公归岂为三径松,取节荆轲雠祖龙。平生大义要其终,遁身甘混田舍翁,肯随一世皆尚同。
言言易水诗见志,抚卷陡觉辞深雄,谁知笔补造化工。
寓怀曲糵匪轹醉,孤忠耿耿蟠心胸。纡辔几许尘埃中,柴桑不与车马通。
八表同昏雨蒙蒙,皦日行天西复东。当年荣木随时穷,黄花今犹傲秋风。
拜公遗像读公传,眼高千载为之空。

解析

1. 第一句:“疏斋以旧作题渊明归来图诗见赠依韵奉和”

  • 关键词:疏斋、旧作、渊明
  • 注释:疏斋,可能是指某个人或地点的名字。旧作,指之前已经创作或准备创作的作品。渊明,即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收到朋友的旧作后,也创作了一首关于陶渊明的诗,并以此作为回赠。

2. 第二句:“公归岂为三径松,取节荆轲雠祖龙”

  • 关键词:公归、三径松、荆轲、雠祖龙
  • 注释:公归,指陶渊明辞官归隐。三径松,出自《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境界。荆轲,古代一位著名刺客。雠,仇视。祖龙,指秦始皇。
  • 赏析:这句话表明陶渊明辞官归隐并非因为对权力的反感,而是出于他对理想的坚守。

3. 第三句:“平生大义要其终,遁身甘混田舍翁,肯随一世皆尚同”

  • 关键词:平生大义、其终、遁身、混田舍翁、肯随一世、尚同
  • 注释:平生大义,即一生的志向和原则。其终,指这些原则最终得到实现。遁身,指隐居。混田舍翁,即与世无争。肯随,意为愿意随从。尚同,崇尚统一。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陶渊明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隐居也不随波逐流,而是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

4. 第四句:“言言易水诗见志,抚卷陡觉辞深雄,谁知笔补造化工”

  • 关键词:易水、诗见志、抚卷、辞深雄、笔补、造化工
  • 注释:易水,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易县。言言易水诗,即陶渊明在易水边创作的诗歌,表现了他的志向和抱负。抚卷,抚摸着书籍。辞深雄,意味着语言深刻有力。笔补,形容文笔如同能弥补缺陷一般。造化工,形容文章能够创造出美妙的境界。
  •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陶渊明在易水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于写作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5. 第五句:“寓怀曲糵匪轹醉,孤忠耿耿蟠心胸”

  • 关键词:寓怀、曲糵、匪轹醉、孤忠、蟠心胸
  • 注释:寓怀,寄托情怀。曲糵,指发酵剂。匪,通“匪”,表示否定。轹,践踏。孤忠,忠诚不渝。蟠,缠绕。
  •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对于自己忠诚的反思和坚定。

6. 第六句:“纡辔几许尘埃中,柴桑不与车马通”

  • 关键词:纡辔、几许、尘埃中、柴桑、不与车马通
  • 注释:纡辔,指驾驭马车的人调整缰绳的动作。几许,多少。柴桑,指隐居的地方。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不受外界纷扰干扰。

7. 第七句:“八表同昏雨蒙蒙,皦日行天西复东”

  • 关键词:八表、昏雨、蒙蒙、皦日、行天
  • 注释:八表,泛指四方。昏雨,指天空被云层遮挡而看不清天色。皦日,明亮的太阳。行天,行走于天空。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诗人观察自然景象时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8. 第八句:“当年荣木随时穷,黄花今犹傲秋风”

  • 关键词:当年、荣木、随时穷、黄花、傲秋风
  • 注释:当年,从前。荣木,比喻年轻有为或者事业如日中天。随时穷,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黄花,这里指菊花。傲秋风,不畏严寒的菊花依然盛开。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9. 第九句:“拜公遗像读公传,眼高千载为之空”

  • 关键词:拜公遗像、读公传、眼高千载、为之空
  • 注释:拜公遗像,指拜谒陶渊明的画像或雕像。读公传,读有关陶渊明的传记。眼高,眼光高远。为之空,形容因仰望前贤而感到自愧不如。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我的反思和提升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