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向下邳去,吾犹上国居。
几番曾入梦,十月不收书。
血满干戈地,尘飞盗贼墟。
无人问消息,生死竟何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诗词进行背诵与识记,并掌握其思想内容及表达技巧和写作手法。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把握诗意。
①“汝向下邳去,吾犹上国居”:你离开下邳到别的地方去了,我仍然居住在京都。汝、吾——代指作者自己;下邳——春秋时吴地,即现在的江苏徐州一带。
②“几番曾入梦,十月不收书”:你几次梦见我来问候你,可是十月了也没有收到你的书信来告诉我平安的消息。
③“血满干戈地,尘飞盗贼墟”:鲜血洒满了战乱的大地,尘土飞扬成了盗贼的巢穴。
④“无人问消息,生死竟何如”:没有人询问我的消息啊,不知道我们生死如何。
【答案】
忆舍弟
汝向下邳去,吾犹上国居。
汝几番入梦来,吾十月收不到书。
血满干戈地,尘飞盗贼墟。
无人问消息,生死竟何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弟弟的。诗中通过回忆兄弟二人之间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首联起笔点出“忆舍弟”,直叙自己想念舍弟的心情。“汝向”两句,回忆往昔,写自己仍居住在京都而舍弟却远行他乡。这一句看似平常,但蕴含着无限深情,既写出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谊,又表现了诗人因舍弟远行而引起的孤独感。
颔联写自己多次梦见舍弟,而舍弟却未收到自己的书信来。这句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舍弟的关心和思念,也表现了兄弟间虽身处异地却情深意长的感情。
颈联进一步描写诗人对舍弟的思念之情,以“血”、“尘”两字为关键,写战场上的情景。“血满干戈地”,写战场惨烈,血流遍野,暗示舍弟可能身陷战火之中而未能逃脱。“尘飞盗贼墟”,用“尘埃四起”来形容战乱之广,盗贼横行,进一步渲染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尾联写自己对舍弟安危的担忧,担心他生死未卜,无法得知下落。这一联抒发了诗人对舍弟的深切关怀和担忧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舍弟的同情和牵挂。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