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呼风月入毫端,人作神仙以上看。
天赋此清梅亦逊,地因所寓稿随刊。
符分半刺于今易,诗得全名自古难。
洗去淫哇追大雅,能于文海障狂澜。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文学创作的热爱。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寄翁石龟:
惯呼风月入毫端,人作神仙以上看。
天赋此清梅亦逊,地因所寓稿随刊。
符分半刺于今易,诗得全名自古难。
洗去淫哇追大雅,能于文海障狂澜。
译文:
经常将自然景色带入笔端,人们将其视为神仙般的景象来欣赏。
天赋予的清梅之美也难以比拟,因为地赋予了它栖息的场所而得以流传。
符咒分为一半的印记在今天容易获得,诗名完整却自古以来都难以获得。
洗净世俗的污垢追求高雅,能于文学海洋中阻挡狂暴之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文人墨客的创作过程,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情。诗中的“惯呼风月入毫端”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感悟能力,能够将风月等自然景观引入笔端,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接下来的句子“人作神仙以上看”,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他认为人类能够超越神仙,以更高的眼光来欣赏和领悟自然之美。这种超越世俗的观念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文人创作的过程。“天赋此清梅亦逊”,表达了作者对天赋予的清梅之美的赞叹和羡慕。他认为即使是天赋予的清梅花,也难以与自己创作的作品相媲美。这既体现了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和自豪,也反映了他谦逊好学的精神品质。
而“地因所寓稿随刊”则揭示了诗人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特点。即他将自己的作品寄托于石头之上,随着石头的移动而流传开来。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使得诗人的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影响力,也更加凸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文人创作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敬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珍视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