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消暮霭满空秋,念远凭高陇上游。
一片孤云生远岫,数声断雁落寒流。
风前无绪愁闻笛,天际何人误识舟。
步月可寻岩下叟,试将圆玉锁神头。

【注释】

世弼: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陇游:在陇山游览。

秋:指秋天的景色,也指秋天的气候。

孤云:一片孤独的彩云。

断雁:被秋风吹落的雁群。

何人:是谁。

步月:踏着月光。岩下叟:岩洞中的老者。

神头:神话传说中的神灵的头部。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作者任苏州刺史期间,时白居易因得罪权臣牛僧孺,被贬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任司马。白居易与世弼同为诗坛名流,他们之间有着很深的友谊。白居易在江州时写下此诗,寄给远在他乡的朋友世弼,并请他回信。世弼回书后,白居易复其书。此诗即为二人往来酬答之作。
首联“绿消暮霭满空秋,念远凭高陇上游。”写诗人站在高高的山巅之上遥望远方。诗人面对辽阔的天地,不禁想起自己漂泊异乡的身世,心情不免黯然伤怀。颔联“一片孤云生远岫,数声断雁落寒流。”写诗人眼前所见之景。诗人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山峰上,一朵孤独的白云飘浮在那里。而天空中,又有几声断续的雁鸣传来,仿佛在告诉人们,它们正从寒冷的地方飞过。颈联“风前无绪愁闻笛,天际何人误识舟?”写诗人听到笛声而感到忧愁。诗人抬头望去,只见风前的笛声似乎让人感到无尽的忧伤。此时,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身世遭遇,心中更加难过。尾联“步月可寻岩下叟,试将圆玉锁神头。”写诗人打算找一位岩洞中的老者谈谈心。诗人想要通过与老者的交流来排解心中的郁闷和烦恼。同时,他还打算把一块圆滑的玉佩挂在自己身上,以此来保佑自己平安无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