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注释】
紫案:皇帝的御案。焚香暖吹轻,指皇帝御案上燃着的蜡烛发出柔和的光亮,熏得空气也暖烘烘的。无哗战士衔枚勇: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这里借以形容考生们奋笔疾书时那种不慌不忙、沉着冷静的气概。下笔春蚕食叶声:语出《礼记·玉藻》“天子听朝,则公卿大夫皆侍视于殿下,近臣奉手板趋而庭中”注:“言有若蚕食叶状,其鸣如雷。”这里用以形容考生在考场上奋笔疾书时的紧张气氛。乡里献贤先德行:语出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夫乡里献贤,以德为行。”这里用以形容科举考试对品德的要求。朝廷列爵待公卿:语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朝廷列爵而侯之,连城而赏之。”这里用以形容科举考试对官员的奖赏。自惭衰病心神耗:语出《晋书·陆云传》:“吾年已过四十,常恐无常之变,乃衰病所婴,情意所困。”这里用以表达作者自己因年老多病而精神恍惚的心境。赖有群公鉴裁精:语出《旧唐书·刘子玄传》:“今人主纵欲,宰相不能匡弼;群贤饰身,直士不知进退。”这里用以表达作者希望有公正的考官能评判考生们的才华和优劣,使那些真正有才的人能够被选拔上来。
【赏析】
这首是诗人送进士入考场时写的一首诗作。诗中通过描写考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看法和感慨。
开头两句写考场的气氛。“紫案焚香暖吹轻”,指的是皇帝的御案上燃着的蜡烛发出柔和的光亮,熏得空气也暖烘烘的,为考生营造了一个宁静的氛围。“广庭清晓席群英”,则是说在清晨的大庭之中,聚集了众多英才,他们都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才来到这里参加考试的。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热闹而庄重的场景,让人感受到科举考试的重要性和庄严性。
接下来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考生们的精神风貌。“无哗战士衔枚勇”,用《孙子兵法》中“无哗”和“衔枚勇”的典故来形容考生们奋笔疾书时的不慌不忙、沉着冷静的气概。“下笔春蚕食叶声”,则是用“春蚕”来比喻考生们的写作速度和技巧,以及他们在答题时那种专注而细腻的状态。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考生们的形象,还表达了诗人对考生们的敬意和赞赏之情。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作者自己。“乡里献贤先德行”,是指考生们为了得到功名利禄,不惜牺牲自己的品德和人格,这种行为让作者感到羞愧。“朝廷列爵待公卿”,则是说朝廷对官员的奖赏和提拔,都是基于他们的才能和贡献,而不是个人的品行和品质。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个人的失望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考场的情景和考生们的形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看法和感慨。它既展现了科举考试的重要性和庄严性,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功名利禄的渴望和追求。同时,它也揭示了科举制度背后的种种弊病和问题,引起了人们对这一制度的思考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