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树千寻隔翠微,给园金地敞仁祠。
讲花飘雨诸天近,春漏攲莲白日迟。
引钵当空时取露,残灰经劫自成池。
危栏徙倚吟忘下,九子铃寒塔影移。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维创作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1句:“云树千寻隔翠微,给园金地敞仁祠。”
- 这句诗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的群山与树木高耸,仿佛在翠微峰之间相隔遥远。在给园,有一片金地,那里敞开着仁祠的门。
- “云树千寻”形容山上的云雾缭绕,树木参天,给人一种深远、神秘的感觉。
- “给园”可能是某个地名,但在这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代表了某个特定的地点。
- “金地”可能指的是给花园的金色土地,也可能是其他含义。这里的关键是“金”,暗示了这个地方的尊贵和富饶。
- “敞仁祠”表明这个地方是一个供奉神灵的场所,也表达了一种庄重和神圣的氛围。
第2句:“讲花飘雨诸天近,春漏攲莲白日迟。”
- 这句诗的意思是:花朵在飘落的雨中摇曳,仿佛天空中的诸天都变得接近了。春天的漏壶倾斜着,莲花在阳光下显得有些迟缓。
- “讲花飘雨诸天近”形容花在雨中飘洒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同时,“诸天近”也暗示了天空的广阔和无际。
- “春漏欹莲白日迟”描述了春天的景色,春漏(即计时器)倾斜着,而莲花在阳光下显得有些迟缓。这里的“白日”指的是白天的时间,“迟”则表示时间的推移。
第3句:“引钵当空时取露,残灰经劫自成池。”
- 这句诗的意思是:僧人拿着钵子在空旷的地方寻找露水,而残留的灰烬历经千年也变成了一个水池。
- “引钵当空时取露”描绘了一个僧人正在空旷的地方寻找露水的场景。这里的“时取露”可能是指僧人在某个时间点进行的活动。
- “残灰经劫自成池”描述了残留的灰烬历经千年也变成了一个水池。这里的“自成池”意味着灰烬在经过漫长的岁月后,逐渐凝聚成了一池水。这反映了佛教中因果报应的观念。
第4句:“危栏徙倚吟忘下,九子铃寒塔影移。”
-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高高的栏杆上徘徊不前,吟诵诗歌忘记了时间流逝。九子铃发出阵阵寒意,而塔影也在缓缓移动。
- “危栏徙倚吟忘下”描绘了一个人在高高的栏杆上徘徊不前的情景。这里的“徙倚”表示徘徊的意思。“吟忘下”则意味着吟诵诗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反映了诗人沉浸在诗歌创作中的境界。
- “九子铃寒塔影移”描述了九子铃发出阵阵寒意,以及塔影在缓慢移动的场景。这里的“寒”字突出了九子铃的寒冷气息和塔影的移动速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首句通过云雾和群山勾勒出了一幅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的图景,为读者带来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第二句则通过花朵飘落和春漏倾斜的描写,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气氛。第三句通过僧人寻找露水和残灰成池的意象,展现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观念。最后一句则通过诗人在栏杆上徘徊的情景和塔影的移动,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忘却尘世烦恼的境界。整首诗以山水、花鸟、僧人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