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移疾久离居,安得疑蛇意尽祛。
诸老何为谗贾谊,君王犹未识相如。
浮沉俗喜随时态,磊落材多与世疏。
谁谓文章金马客,翻同憔悴楚三闾。

【注释】

闻原甫:指杜甫,字号原甫。东城:指夔州东屯的草堂。移疾:辞官。病告:因病请求离职。何为:为什么。君王:皇帝。贾谊:西汉初年政论家、文学家,曾因政治上的失误被贬谪到湖南长沙。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曾被汉武帝征用为郎,后因直言进谏而被放逐至邛崃山。浮沉:随波逐流。俗喜:世俗所喜。随时态:随波逐流。磊落:坦荡正直。材多:才能高强。世疏:不被世人理解。金马客:指汉成帝时金马门的待诏文人。金马门是皇宫藏书之所,当时有“书藏金马”之称。楚三闾:屈原的别称,相传他曾在楚国的三个闾门外居住,所以后人称他为“楚三闾”。

【赏析】

这首诗是公元765年(上元二年)冬,诗人听到好友源氏因事获罪,被贬到湖北公安县任县尉的消息后所作。诗前四句写诗人闻知消息之后的反应和感慨。首联点明友人遭贬的原因,是因被小人诬陷,不能为朝廷所用,与第三句中司马相如的遭遇相同;颔联写诗人对此感到痛心,但更感愤慨的是那些谗害忠良的小人;颈联以贾谊被贬为比,抒发自己对小人得志、贤才受谤的不满;尾联以屈原自喻,表示虽遭诽谤仍不改其志,并希望君王能识贤才。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对小人的愤慨不平之情。

首联点出友人被贬的原因。“久离居”表明诗人对朋友的处境十分了解,也暗示了自己对他的关心,“安得疑蛇意尽祛”,意为如何才能消除疑虑,消弭误会呢?诗人用了一个设问句来强调自己的担心。

颔联直接批评那些小人。这一句是对贾谊被贬的议论,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比喻,因为诗人也曾被贬,所以对贾谊的处境自然格外敏感。“君王犹未识相如”,意思是君王还不明白相如的价值,这其实是说诗人自己的处境还没有得到君主的理解。

颈联写诗人对小人得志、贤才受谤的愤慨。“浮沉”两句写小人得志的情况。他们像鱼儿一样随着水流漂荡。“磊落材多”两句写这些小人并不真正了解国家人才的多少。“谁谓文章金马客”,意思是那些小人怎么能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才华呢?“翻同憔悴楚三闾”,意思是那些小人怎么能懂得楚三闾的才华呢?这里用屈原的典故,进一步说明小人不能理解真正的才华。

尾联写诗人对自己的感慨。“谁谓文章金马客”,意思是那些小人怎么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才华,又怎么能懂得楚三闾的真正才华呢?“翻同憔悴楚三闾”,意思是那些小人怎么能懂得楚三闾的真正才华呢?这里用屈原的典故,进一步说明小人不能理解真正的才华。

此诗作于公元765年(上元二年),当时杜甫已五十一岁,而源氏却年方二十许。杜甫对这位青年朋友寄予厚望,认为他能有所作为。然而天不假年,公元768年(上元元年),源氏因事下狱。诗人得知这一情况,十分痛心惋惜,于是写下了这首七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