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籥兴东序,春秋纪上丁。
行祠汉丞相,学礼鲁诸生。
俎豆兼三代,樽罍奠两楹。
雾中槐市暗,日出杏坛明。
昔齿公卿胄,尝闻弦诵声。
何须向阙里,首善本西京。

【注释】

羽籥:古代一种管乐器。东序:古代学校中东西两侧的厢房,这里指太学。春秋:指春季,这里指春季祭祀。行祠:举行祭祀。汉丞相: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丞相,此处代指孔子。鲁诸生:指的是孔子弟子们。俎豆:古代祭器。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樽罍:古代酒器。两楹:两根柱子,这里借指孔子讲学的场所。雾中:雾气迷漫之中。槐市:槐树之下的集市,泛指集市。昔齿:从前。公卿胄:指公卿贵族的子弟。弦诵声:指读书人诵读的声音。何须向阙里:不必到孔庙去。首善:最好的地方。本西京:本来就是西京城。

【译文】

羽籥响起,东序开始祭祀;春秋二礼,上丁日祭祀。

举行祭祀,是孔子弟子在孔子墓前;学习礼仪,是鲁国的儒生们。

俎豆代表夏商周三代,樽罍用来奠祭孔子的讲台。

雾中市集昏暗一片,太阳出来杏坛明亮。

以前孔子曾为公卿贵族的子弟讲课,也曾听到他的弟子们读诵之声。

为什么一定要到孔庙去,最好的学习地点本来就是在西京啊!

【赏析】

《早赴府学释奠》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孔子庙的盛况,表达了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首联“羽籥兴东序,春秋纪上丁。”写孔子庙祭祀活动的场景。羽籥是指管乐器,这里用它来起兴。东序是太学中的东厢房。春秋,指春季祭祀。上丁,指上丁日。这里的“上丁”是指农历二月初二,即春分节。这是孔子庙最隆重的祭祀活动之一,每年这一天,各地学子都来到孔子庙参加祭祀仪式,以示对孔子的尊敬。

颔联“行祠汉丞相,学礼鲁诸生。”继续描写孔子庙祭祀活动的场景。行祠是指孔子的祠堂,这里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汉丞相是指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丞相,这里是用他来代指孔子。鲁诸生是指孔子的弟子们,他们在这里学习礼仪。这一联写出了孔子庙的庄严和神圣,也写出了学子们虔诚的求学态度。

颈联“俎豆兼三代,樽罍奠两楹。”进一步描写孔子庙祭祀活动的场景。俎豆,古代用于祭祀的器具,这里用来代表夏、商、周三个朝代。樽罍,古代酒器,这里用来代表孔子讲学的场所。这两处都是用典,分别引用了《诗经·大雅·文王》《尚书·尧典》和《礼记·礼运》中的相关句子。这一联写出了孔子庙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深厚。

尾联“雾中槐市暗,日出杏坛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雾中,指雾气迷漫之中。槐市,指槐树下的市场。这里借指集市。日出,指太阳升起。杏坛,指孔子讲学的场所。这两句写出了孔子庙周围的环境和孔子讲学的氛围,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孔子敬仰之情。

全诗通过对孔子庙祭祀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孔子庙的庄严与神圣,也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