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花几种,来自洛之滨。
惟我曾游洛,看花若故人。
芳菲不改色,开落几经春。
陶令来常醉,山公到最频。
曲池涵草树,啼鸟悦松筠。
相德今方赖,思归未有因。
【注释】:
君家花几(mǐ)种?来自洛之滨。
惟我曾游洛,看花若故人。
芳菲不改色,开落几经春。
陶令来常醉,山公到最频。
曲池涵草树,啼鸟悦松筠(yùn)。
相德今方赖,思归未有因。
注释:①君家:指你家中。②几(mǐ):多少的意思。③洛之滨:洛阳附近,这里以洛阳附近的花为代表。④惟我:只有我。⑤芳菲:指花的芬芳,颜色,这里借指花的颜色。⑥几经:经历多次。⑦陶令:指东晋陶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他为“五柳先生”、“五柳先生”。⑧山公:三国魏末年曹魏宗室大臣何晏,字平叔,封金乡侯,后世又称他为“山公”。⑨曲池:曲折的小湖边。⑩草树:草和树木。⑪松筠:松树和竹子。⑫相德:相互恩德。⑬方赖:正依靠。⑭思归:想回家。⑮因:原因,缘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所作,当时作者在滁州任滁州刺史。诗中描写了滁州张氏园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君家花几(mǐ)种?来自洛之滨”是对朋友家的花进行赞美。这里的“君家”,是指你的家里;“花几种”,是指你家的花有多少种类;“洛之滨”,是指洛阳附近,这里以洛阳附近的花为代表。韦应物通过询问,表现出他对好友家中花种的好奇与喜爱之情。
接下来两句“惟有我曾游洛,看花若旧人”进一步描绘了他对友人家中花的感受。这里,韦应物用“曾游洛”来表达他对洛阳的熟悉与亲切感,而“看花若旧人”则表达了他在看到友人家中的花时,仿佛看到了久未见的朋友一样的感觉。这种情感表达既体现了他的真挚友谊,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惜与珍视。
韦应物通过“芳菲不改色,开落几经春”两句来赞美友人家中的花。这句诗中,“芳菲”一词指的是花的美丽与香气,“色”则是指花的颜色。而“开落几经春”则描绘了花的开放与凋谢过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韦应物通过赞美友人家中的花的美丽与持久,来表达他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激之情。
接下来四句分别描述了陶潜、山公、曲池、草树和松筠等景物以及它们所引发的联想。其中,“陶令来常醉,山公到最频”一句中,“陶令”指的是东晋名士陶潜,他常常醉酒自娱;“山公”指的是三国时期名士何晏,他常常饮酒作乐。这两句通过描绘两位名士的饮酒行为,展示了他们在滁州张氏园亭中的欢聚场面,同时也反映了滁州张氏园亭的美好氛围。
随后,韦应物通过“曲池涵草树,啼鸟悦松筠”两句来描绘曲池周围的景色。其中,“曲池”指的是曲折小湖边;“草树”指的是草和树木;“啼鸟”则指的是鸟儿的鸣叫声。而“松筠”则是指松树和竹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曲池周围的花草树木和鸟儿的鸣叫声,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韦应物通过“相德今方赖,思归未有因”两句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激之情。其中,“相德”指的是相互恩惠;“今方赖”则表示现在才得到恩惠;“思归未有因”则表示因为思乡之情而无法回去的原因。这句诗通过表达对友情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赞美友人家中的花、描绘曲池周围的景色以及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激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