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石弄泉流,寻源入幽谷。
泉傍野人家,四面深篁竹。
溉稻满春畴,鸣渠绕茅屋。
生长饮泉甘,荫泉栽美木。
潺湲无春冬,日夜响山曲。
自言今白首,未惯逢朱毂。
顾我应可怪,每来听不足。

幽谷泉

踏石弄泉流,寻源入幽谷。

泉傍野人家,四面深篁竹。

溉稻满春畴,鸣渠绕茅屋。

生长饮泉甘,荫泉栽美木。

潺湲无春冬,日夜响山曲。

自言今白首,未惯逢朱毂。

顾我应可怪,每来听不足。

注释:

幽谷泉:指在山间小溪边,泉水从岩石缝中流出,汇成小池。

踏石弄泉流:踩着石头,弄着清泉。

寻源入幽谷:寻找水源进入幽深的山谷。

泉傍野人家:泉水旁边有农家。

四面深篁竹:四周都是茂盛的竹林。

溉(gài)稻满春畴:灌溉的稻田一片翠绿。

鸣渠绕茅屋:流水声与茅屋相融。

生长饮泉甘:泉水甜美,滋养万物生长。

荫泉栽美木:树木在泉水旁生长得更加茂盛。

潺湲(xián yuán):水流的声音。

自言今白首,未惯逢朱毂:说自己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但还没有习惯乘坐华丽的马车。

顾我应可怪:回头看看我该是觉得奇怪吧。

每来听不足:每次来到这里都听不够。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山水的诗,诗人以清冽的山泉、茂密的竹林、繁盛的稻田为背景,勾勒出一副宁静祥和的农村生活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全诗以”幽谷泉”为中心,通过描绘泉水、竹林、稻田、茅屋等自然景观,以及诗人自身的感受,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景画。诗人以清新的笔触,将自然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能感受到那股清新宜人的自然气息。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和形容词,如“踏”、“弄”、“寻源”、“入幽谷”、“沼畔野人家”等,生动地描绘了泉水、竹林、稻田等自然景观的特点,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些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让人仿佛能看到诗人漫步在乡村的道路上,欣赏着美景。

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更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例如,“生饮泉甘,荫泉栽美木”,将泉水比作甘甜的美酒,将树木比作美丽的花朵;“自言今白首,未惯逢朱毂”,将自己比作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暗示自己还未适应繁华的生活。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既富有诗意又具有哲理意味。

这首《幽谷泉》以清新的笔触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