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续最高第,骞游各名科。
岂止学者师,谓宜国之皤。
夭寿反仁鄙,谁尸此偏颇。
不知呶呶者,又忍加诋诃。
圣贤要久远,毁誉暂喧哗。
生为举世疾,死也鲁人嗟。
作诗遗鲁社,祠子以为歌。
【注释】
- 徂徕集:指《徂徕先生文集》,是徂徕山人所作文章的汇编,共三卷。
- 常续最高第:常续,字子升,北魏时人。他曾任尚书令、侍中等职,是当时名门望族中的一员。
- 骞游各名科:骞游,即骞游于列国。骞游,即在各国之间游历,参加考试,以取得功名。
- 岂止学者师:岂止,难道。师,师法。
- 谓宜国之皤:谓,说,认为。皤,通“皤然”,形容年老貌衰的样子。
- 夭寿反仁鄙:夭寿,短命的人。仁鄙,仁慈而鄙陋,指有德之才却不得重用。
- 谁尸此偏颇:尸,主持,担任。此,此处。偏颇,偏私不正。
- 呶呶者:呶呶,喧嚷不休的样子。
- 鲁人嗟:鲁,古国名,今山东曲阜一带。
- 作诗遗鲁社:作诗,创作诗歌,这里指撰写诗文。遗,遗留下来。
- 祠子以为歌:祠,祭祀。
【赏析】
《读徂徕集》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徂徕山人的生平和作品进行评述,表达了对徂徕山人人格的赞赏以及对徂徕山人作品的推崇之情。全诗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语言精炼,意境深远。
首联“常续最高第,骞游各名科”两句,通过“常续最高第”和“骞游各名科”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徂徕山人的崇高地位和卓越成就的肯定。其中“常续最高第”指的是常续曾在科举考试中名列榜首,这在当时社会中是一种极高的荣誉;“骞游各名科”则是指骞游在各个科目中都有出色的表现,这也体现了他的全面才华。
颔联“岂止学者师,谓宜国之皤”两句,则是进一步赞扬了徂徕山人的品德和才能。其中“岂止学者师”表示徂徕山人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而且还是学生们的老师;“谓宜国之皤”则是指徂徕山人年事已高,但仍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博大的胸怀。这两联既体现了作者对徂徕山人的敬佩之情,也展示了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
颈联“夭寿反仁鄙,谁尸此偏颇”两句,则表达了对徂徕山人命运的哀叹和对其遭遇的同情。其中“夭寿反仁鄙”指的是长寿之人反而被人们所鄙视,这与徂徕山人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谁尸此偏颇”则是指是谁在背后指责他的行为过于偏颇。
尾联“不知呶呶者,又忍加诋诃”两句,则是对那些无端指责徂徕山人的人的批评。其中“不知呶呶者”指的是那些不了解真相的人,他们只会胡言乱语;“又忍加诋诃”则是指他们竟然还敢如此肆意地诋毁徂徕山人。
整首诗通过对徂徕山人的生平和作品进行评述,表达了对徂徕山人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存在。这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