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荒僻人罕顾,子以一身千里来。
问子之勤何所欲,自惭报子无琼瑰。
非徒多难学久废,世事渐懒由心衰。
吴兴先生富道德,侁侁弟子皆贤材。
乡闾礼让已成俗,馀风渐被来江淮。
子年方少力可勉,往与夫子为颜回。

【解析】

本题是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诗句中找关键词语或关键语句,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注意要结合注释来理解诗歌的大意。

“穷山荒僻人罕顾”,意思是说:偏僻的山野里很少人来。这句诗写出了章生归乡后,家乡荒凉破败、鲜有人来的景象。

“子以一身千里来”,意思是说:你只身远游千里而归。句中“一身”指的是自己的身体,“千里”是夸张的说法,表示自己离家很远。这句诗表现了章生不畏艰险、不惧风霜,只身千里归来的决心和勇气。

“问子之勤何所欲”,意思是说:请问你为什么如此勤劳呢?这句诗表现了章生对自己的勤奋有所疑惑,他不知道辛勤劳作是为了什么。

“自惭报子无琼瑰”,意思是说:自己惭愧,不能像您一样回报您的恩情。句中“琼瑰”是贵重的礼物,这里用来形容恩情的珍贵。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章生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非徒多难学久废”,意思是说:不仅仅是路途遥远,学业荒废,而且世间也充满了变故。这句诗表现出诗人对章生前途的担忧。

“世事渐懒由心衰”,意思是说:由于世事变迁,心情变得懒惰懈怠了。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章生的关切。

“吴兴先生富道德,侁侁弟子皆贤材”,意思是说:吴兴先生的门下弟子都很有德行,都有很好的才华。这两句赞美了章生的老师吴兴先生以及他的弟子们。

“乡闾礼让已成俗,馀风渐被来江淮”,意思是说:乡村里礼仪谦让已经成为习惯习俗了,这样的美德也逐渐传播到江淮一带。这里的“乡闾”指的是乡村,“馀风”指好的风尚。这两句诗赞扬了章生老师的道德行为和教化之功。

“子年方少力可勉,往与夫子为颜回”,意思是说:你现在年轻,应该努力上进,今后就跟随先生学习,做一个像颜回那样的人。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章生的期望和祝愿。

【答案】

这首诗描写送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思念之情。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景,第二部分抒情,第三部分写意。

第一部分“穷山荒僻人罕顾,子以一身千里来。”二句写景,通过环境的萧条,衬托章生远离家乡而归乡的艰辛;“穷山荒僻”点出章生归乡的原因,突出其归乡之难;“子以一身千里来”则描绘了章生长途跋涉归乡的场景。这一部分写得很细腻,很有画面感。

第二部分“问子之勤何所欲,自惭报子无琼瑰。”二句抒情,诗人设身处地地为章生着想,询问其归乡的目的,同时流露出诗人的愧疚之情。“问子之勤”一句,直接点明主题,表达出诗人对章生远行归家的关切之情;“报子无琼瑰”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章生的关心与同情,又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无法报答章生的遗憾和内疚。

第三部分“非徒多难学久废,世事渐懒由心衰。”二句写意,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艰难困苦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章生归家的关切。“非徒多难”一词,既概括了章生归乡途中的困难重重,又暗示了诗人对章生归乡原因的理解,即章生之所以选择归乡,是因为路途艰难;“世事渐懒由心衰”一句,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章生归乡原因的理解,即章生归乡,是因为世事变迁、心情变得懒惰懈怠了。

最后四句“吴兴先生富道德,侁侁弟子皆贤材。”“乡闾礼让已成俗,馀风渐被来江淮。”“子年方少力可勉,往与夫子为颜回。”四句写意,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吴兴先生、学生及其乡邻的夸赞,表达了诗人对章生归乡后能够继续得到老师教诲的欣慰和期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