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木落空原,南山高巃嵷。
巉岩想诗老,瘦骨寒愈耸。
诗老类秋虫,吟秋声百种。
披霜掇孤英,泣古吊荒冢。
琅玕叩金石,清响听生悚。
何由幸见之,使我涤烦冗。
飞鸟下东南,音书无日捧。
【注释】
秋怀二首寄圣俞:作者在秋天思念友人王圣俞。圣俞,即苏圣俞,字子美,是作者的朋友。
空原:空阔的原野。
巃嵷(lùlú):形容高大而险峻的山。
巉岩:指山峰险峻陡峭。
瘦骨:形容人消瘦,这里比喻人的骨头,也比喻高峻陡峭的山峰。
寒愈耸:更显得高耸入云。
诗老:指杜甫。
秋虫:这里指蟋蟀等秋日鸣叫的昆虫。
披霜掇孤英:意思是摘取秋天里最鲜艳、最孤独的一簇菊花。
琅玕(lánghuán)叩金石:指敲击玉石的声音。琅玕,一种玉名。
清响听生悚:意思是清脆悦耳的声音令人感到恐惧或不安。
何由幸见之:如何能够有幸见到他呢?
涤烦冗:清除心中的烦扰和杂乱。
东南:指南方,这里泛指远方。
音书无日捧:意思是书信没有一天能收到。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为诗人对友人王圣俞的赠别之作。全诗以咏叹秋景起兴,进而写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早日相见的愿望。
首联“群木落空原,南山高巃嵷。”写深秋时节,群树木叶凋零,一片空旷的原野上,一座高大险峻的山屹立于天地之间,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颔联“巉岩想诗老,瘦骨寒愈耸。”进一步描绘了这座山的高峻与雄伟,仿佛是一位年迈的诗人站在那里,他的身材虽然瘦弱但更加挺拔,仿佛随时都会因寒气而崩塌。
颈联“诗老类秋虫,吟秋声百种。”诗人将这位年迈的诗人比作秋天里的虫子,他吟诵着秋天的各种声音,仿佛有百种不同的秋虫之声。
尾联“披霜掇孤英,泣古吊荒冢。”诗人继续写自己的想象,他采摘了秋天中最鲜艳、最孤独的一簇菊花,然后默默地站在荒凉的墓地前哭泣,仿佛在为那些已经死去的人哀悼。
这首诗以咏叹秋景起兴,诗人通过描绘深秋时节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