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道士三尺琴,中有万古无穷音。音如石上泻流水,泻之不竭由源深。
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心意既得形骸忘,不觉天地白日愁云阴。
注释:
赠无为军李道士二首
赠送给无为军的李道士,他手中有一把三尺长的琴,琴声之中充满了万古流传的无穷音韵。这些声音如同石头上流淌下来的溪水,永不枯竭,因为源头是那么深邃。
弹琴的时候,虽然手指在指间滑动,但心意却完全沉浸在其中。听到琴声的人,并不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感受。当他的心意与琴声相通时,就会忘记形骸的存在,而天地之间也变得明亮起来,不再有白日里的忧愁和夜晚中的阴云。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无为军李道士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琴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赠无为军李道士二首”是诗的题目。这里的“赠”表示诗人向李道士表示感谢和敬意。无为军的李道士拥有一把三尺长的琴,这把琴不仅外观上显得古朴典雅,而且在音质上也具有独特的魅力。诗人通过描写琴声的特点,表达了对李道士精湛技艺的赞赏之情。
诗的第一句“无为道士三尺琴,中有万古无穷音。”描述了李道士手中的三尺琴以及琴中蕴含的无尽音韵。这里的“无为”指的是道家思想,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超脱世俗的境界。而“三尺琴”则是指普通的乐器,但在这里却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第二句“音如石上泻流水,泻之不竭由源深。”进一步描绘了琴声的特点。诗人将琴声比作从石头上流出来的溪水,这种形容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琴声悠扬、清澈的特点。同时,“泻之不竭由源深”又暗示了琴声的深远和持久。
接下来两句“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则是诗人对琴声的感受和理解。这里指出,虽然琴音是由指尖发出的声音,但它真正触动的是听者的心灵。这种感受超越了听觉的局限,达到了一种心灵的共鸣。
最后一句“心意既得形骸忘,不觉天地白日愁云阴。”是对整个演奏过程的总结和升华。当琴声与听者的心意相通时,他们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形体存在,周围的世界也变得明亮而宁静。这种境界让人忘却了世间的纷扰和烦恼,只留下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这首诗通过对李道士所持三尺琴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中所传达的那种超越物欲、达到心灵共鸣的境界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