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步登天池,灵源湛然吐。
俯窥不可见,渊默神龙护。
静夜天籁寒,宿客疑风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嵩山十二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注释
- 高步登天池 - “高步”指攀登,“登”表示登上,“天池”指的是高山上的湖泊或水池,这里可能是指嵩山的某个景点。
- 灵源湛然吐 - “灵源”可能是指某种神秘的源泉或源头,“湛然”表示深邃、清澈,“吐”在这里可能是指流出或者涌出。
- 俯窥不可见 - “俯窥”意为从高处往下看,“不可见”表示即使从高处向下看也看不到。
- 渊默神龙护 - “渊默”表示深沉、沉默,“神龙”可能是对某种神秘生物的隐喻,“护”表示保护、守护。
- 静夜天籁寒 - “静夜”指的是寂静的夜晚,“天籁”指的是自然的声音,如风声、鸟鸣等,“寒”表示清冷、寂静。
- 宿客疑风雨 - “宿客”可能是指过夜的人,“疑风雨”表示怀疑、疑惑是因为风雨的原因。
译文
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仰望着深邃的天池,那里的泉水清澈透明,仿佛是从神灵那里流出的。
我低头俯瞰,却无法看到它的真容,只能感觉到一股深邃、神秘的气息,仿佛有神龙在默默守护着它。
当夜幕降临,我独自坐在山中,听着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到了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
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寞,怀疑是不是因为风雨的缘故。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的诗,通过诗人的视角,我们得以一窥嵩山的壮丽和神秘。诗人通过对天池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宏伟与美丽;通过对神龙的描写,表达了对神秘力量的敬畏;通过对静夜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