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镞淬诸毒,中肤无药医。
长刀断人股,横尸满通逵。
妇人及孳产,驱负足始归。
堂堂过城戍,何人敢正窥。
外计削奏疏,一一闻宸闱。
赫尔天斯怒,选将兴王师。
精甲二万馀,猛毅如虎貔。
剑戟凛秋霜,旌棨闪朝曦。
八营与七萃,岂得多于兹。
外统三路进,小敌胡能为。
前驱已压境,后军犹未知。
逶迤至蛮域,但见空稻畦。
搜罗一月馀,不战师自罢。
荷戈莫言苦,负粮深可悲。
哀哉都督邮,无辜遭屠糜。
哓咋计不出,还出招安辞。
半降半来拒,蛮意犹狐疑。
厚以缯锦赠,狙心诈为卑。
戎帐草草起,贼戈蹑背挥。
我聆老叟言,不觉颦双眉。
吮毫兼叠简,占作南獠诗。
愿值采诗官,一敷于彤墀。
【注释】
1.利镞(zhu chuǐ)淬诸毒:用锋利的箭头淬上毒药。
2.中肤无药医:皮肤被射伤,无法医治。中肤,指箭射到人的皮肤。
3.长刀断人股,横尸满通逵(qū):长刀砍断了人的大腿,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大路上。
4.妇人及孳产,驱负足始归:妇女和孩子以及他们的财产,都被迫背负着回到家中。
5.堂堂过城戍,何人敢正窥:大军浩浩荡荡地经过城堡和戍卫的地方,谁敢正视呢?堂堂,形容军队声势浩大。
6.外计削奏疏,一一闻宸闱:对外作战的谋略、奏折,一一呈报给皇帝听。
7.赫尔天斯怒,选将兴王师:上帝震怒,挑选将领准备出兵讨伐。
8.精甲二万馀,猛毅如虎貔(pí):精锐部队两万多人,勇猛如同虎狼。
9.剑戟凛秋霜,旌棨闪朝曦(xī):兵器闪烁着寒光,旗帜在朝阳中飘扬。
10.八营与七萃,岂得多于兹:八营和七萃的军队,难道比这还多吗?
11.三路进,小敌胡能为:三条进兵路线,对付小小的敌人有什么用呢?
12.前驱已压境,后军犹未知:前面的士兵已经进入敌境,后面还不知道。
13.逶迤至蛮域,但见空稻畦(qí):曲折迂回到达蛮荒之地,只见稻田里空荡荡的。
14.搜罗一月馀,不战师自罢:一个月内搜集情报一个多月,不用打仗就结束了。
15.荷戈莫言苦,负粮深可悲:拿着武器的人不说苦,背着粮食的人很可怜。
16.哀哉都督邮,无辜遭屠糜:可怜呀都督邮,无辜遭受屠杀和残害。
17.哓(xiāo)咋计不出,还出招安辞:怎么想办法都想不到,最后只得提出招安的借口。
18.半降半来拒,蛮意犹狐疑:有的投降,有的又抗拒,蛮族的心思仍然像狐狸一样狡诈。
19.厚以缯锦赠,狙心诈为卑:用丰厚的财物送给他们,狡猾的心假装卑贱。
20.戎帐草草起,贼戈蹑背挥:军营仓促地建立起来,敌军的兵器已经逼近身后了。
21.我聆老叟言,不觉颦双眉:我听着老人的话,不禁皱起了眉头。
22.吮毫兼叠简,占作南獠诗:用笔蘸墨水,一边写一边思考,写出这首诗来。
23.愿值采诗官,一敷于彤墀(chí):希望能得到一个采诗官,让我把这首诗展示在朝廷的台阶上。
【赏析】
这是一篇讽刺性的檄文。檄文,是古代一种公开宣布政见、声讨罪行并号召人民参加斗争的一种文体。它由“檄”和“文”两部分组成,通常先有“檄”,然后才写“文”。檄文一般用于对敌人进行声讨和警告。
此诗是针对南诏蛮族首领蒙让所发动的叛乱而写的檄文。当时南诏国国王蒙让派兵攻打唐朝边境的巂州(今云南西昌)。作者在檄文中指出:“南獠”即南诏国蛮族,蒙让自称国王,并声称自己是由天神任命的。他向唐王朝发动了战争,并且说如果唐王朝不出兵讨伐,他就不敢正面与唐军对抗。
作者在檄文中列举了许多事实说明蒙让的罪恶行径,如蒙让曾下令把弩矢磨成有毒的钢刃;他还曾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唐朝边境的要塞;他还曾经命令他的部下杀害无辜百姓等。同时,作者也在檄文中揭露了南诏国蛮族的残暴行为,如他们曾大肆抢掠百姓的财物,并杀害了无辜的平民百姓等。
在檄文中,作者还表达了他对蒙让的强烈反感情绪。他说蒙让的行为就像一头凶猛的野兽,他的部下更是一群凶恶的盗贼。作者还写道:“我聆听老叟之言,不禁皱起了眉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蒙让的愤怒和不满。
这篇檄文通过对南诏国蛮族人的谴责和抨击,以及对蒙让的无情揭露和鞭挞,成功地表达了作者对蒙让的愤怒和不满情绪,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和深刻的政治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