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无其传。
夷中未识不得见,岂谓今逢知白弹。
遗音仿佛尚可爱,何况之子传其全。
孤禽晓警秋野露,空涧夜落春岩泉。
二年迁谪寓三峡,江流无底山侵天。
登临探赏久不厌,每欲图画存于前。
岂知山高水深意,久以写此朱丝弦。
酒酣耳热神气王,听之为子心肃然。
嵩阳山高雪三尺,有客拥鼻吟苦寒。
负琴北走乞其赠,持我此句为之先。
【注释】
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无其传:我听说夷中弹琴已经很久了,常担心自己死后无人传扬。
夷中未识不得见,岂谓今逢知白弹:夷中(四川)不识得这琴,没想到今天能见到你弹琴。
遗音仿佛尚可爱,何况之子传其全:那琴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更何况是你能将这一曲完整地传授给我。
孤禽晓警秋野露,空涧夜落春岩泉:清晨一只孤鸟在野外啼叫,秋天的露水从高高的山涧落下,春天的山涧泉水从空谷中流淌下来。
二年迁谪寓三峡,江流无底山侵天:两年间我被贬到三峡去居住,只见江流汹涌,水深不可测,山峰直插云霄。
登临探赏久不厌,每欲图画存于前:我登上山岗远望景色,久久不满足,常常想把这美丽的景色画出来留存于眼前。
岂知山高水深意,久以写此朱丝弦:想不到这高山流水的意境如此深远,长久以来一直用这朱红色的弦来表达。
酒酣耳热神气王,听之为子心肃然:酒喝得痛快,神采奕奕,听你弹奏,我心里肃然起敬。
嵩阳山高雪三尺,有客拥鼻吟苦寒:嵩山之巅积雪三尺厚,有位客人顶着严寒吟咏着这寒冷的天气。
负琴北走乞其赠,持我此句为之先:背着琴向北行走,向他索求琴谱,并把这句话作为我的请求。
【赏析】
此诗乃送别琴僧知白之作。作者对这位琴师的才华和人品十分敬佩,所以特地为他写了这首《送琴僧知白》。
开头四句“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无其传。夷中未识不得见,岂谓今逢知白弹。”作者对知白的才艺早有所闻,但因没有机会相识。这次他来到京城,终于见到了知白,真是喜出望外。作者首先赞扬了知白的琴技,说这琴声宛转悠扬,令人如痴如醉。接着又赞叹他的品格高尚,说他虽然生活在偏僻的夷中,但决不因为那里环境艰苦就埋没了自己的才华。最后两句“岂谓今逢知白弹”,说明知白能够到京城演奏,完全是作者的幸运。
中间六句:“遗音仿佛尚可爱,何况之子传其全。孤禽晓警秋野露,空涧夜落春岩泉。”这是对知白琴声的描绘。诗人说,这琴声虽然已经远远地飞向天空,但它所发出的音乐余韵还在山谷中回荡。这种声音就像一只孤独的鸟儿,在黎明的时候发出一声鸣叫,使秋天的野地更加凄清;或者像在夜晚的山涧里发出一声哀鸣,使春天的山涧泉水更加凄凉。
“二年迁谪寓三峡,江流无底山侵天。”这是写知白被贬谪的情景。知白被贬到三峡,面对着滚滚长江,不禁感慨万千。这里诗人用“无底”来形容江水的浩渺,用“侵天”形容山峰的高耸。
“登临探赏久不厌,每欲图画存于前。”这是说知白每到一个地方都善于游览观赏,而且每次游览都有新的感受和发现,所以他的足迹遍布各地,而他的诗文也流传千古。
“岂知山高水深意,久以写此朱丝弦。”这是说知白的山水诗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他通过笔墨抒发自己的情怀。
“酒酣耳热神气王,听之为子心肃然。”这是说知白弹奏时的神情专注,神态从容自如。
最后两句:“嵩阳山高雪三尺,有客拥鼻吟苦寒。”“嵩阳”是嵩山的别称,“雪三尺”指嵩山上积雪很厚,“吟苦寒”则表明作者此时正处在严寒之中。这里诗人用反衬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首诗通过对知白琴艺和人品的颂扬表达了对他深厚的敬意。全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