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智无遗巧,天形极幽探。
谓我爱山者,为山列前檐。
颓垣不数尺,万崄由心潜。
或开如断裂,或吐似谺𧯃。
或长随靡迤,或瘦露崆嵌。
阴穴觑杳杳,高屏立巉巉。
后出忽孤耸,群奔沓相参。
叆若气融结,突如鬼镌镵。
昔岁贬荆楚,扁舟极东南。
孤山马当夹,两岸临江潭。
常恨江水恶,轻风不留帆。
峰峦千万状,可爱不可谈。
但欲借粉绘,图之挂纨缣。
岂如几席间,百态生浓纤。
暮云点新翠,孤烟起朝岚。
况此穷冬节,阴飙积凝严。
幽斋喜深处,远目生遐瞻。
昼卧不移枕,晨兴自开帘。
吾闻君子居,出处无常占。
卷道或独善,施物仁贵兼。
于时苟无益,怀禄古所惭。
嵩山幸不远,薇蕨岂不甘。
自可结幽侣,披云老溪岩。
胡为不即往,一室安且恬。
辱子赠可愧,因诗以自谗。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画家的笔法描绘假山,通过写画中景色,来抒发对友人徐生的赞美和怀念之情。全诗用比兴手法,借写画中之景,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情怀。
“匠智无遗巧,天形极幽探。”匠人的智慧没有遗漏,他深入地探索天的形状。
“谓我爱山者,为山列前檐。”我之所以爱山,是因为它屹立在我的屋前。
“颓垣不数尺,万崄由心潜。”倒塌的墙不过只有几尺,而万丈深渊却深藏于心中。
“或开如断裂,或吐似谺𧯃。”“或长随靡迤”或“或瘦露崆嵌”,“阴穴觑杳杳”,高屏立巉巉。“后出忽孤耸,群奔沓相参。”有时像断裂了一样打开,有时像谺𧯃般吐着。有时长着随风飘扬,有时瘦得露出岩洞。阴穴看得很遥远,高窗显得很险峻。“后出忽孤耸,群奔沓相参。”后来忽然耸立起来,群山纷至沓来。
“叆若气融结,突如鬼镌镵。”好像云雾凝聚在一起,突如鬼斧神工雕琢而成。
“昔岁贬荆楚,扁舟极东南。”往年被贬谪到荆州,乘船一直到达东南。
“孤山马当夹,两岸临江潭。”孤山在马鞍山两边,两岸临江流。
“常恨江水恶,轻风不留帆。”“常恨江水恶,轻风不留帆”意思是常恨江水太坏,但轻风却留不住我的船帆。
“峰峦千万状,可爱不可谈。”山峦千万种形态,可喜爱而难以描述。
“但欲借粉绘,图之挂纨缣。”只是希望画师能为我画出一幅图画。
“岂如几席间,百态生浓纤。”“岂如几席间,百态生浓纤”意思是难道像那宴席上的画卷,有那么多种姿态。
“暮云点新翠,孤烟起朝岚。”傍晚时雾气点缀着新绿的色彩,早晨烟雾升起笼罩着朝霞。
“况此穷冬节,阴飙积凝严。”何况是在寒冷的冬季,阴风凛冽。
“幽斋喜深处,远目生遐瞻。”我喜爱幽静的居处,目光越过远方。
“昼卧不移枕,晨兴自开帘。”白天睡觉不用更换枕头,起床后就打开窗帘。
《吾闻君子居,出处无常占。》我听说那些有德之人居住的地方,他们进退都是随心所欲的。
《卷道或独善,施物仁贵兼。》卷起袖子,或许独自修养,给予他人恩惠也是仁义的。
《于时苟无益,怀禄古所惭。》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什么益处,就会因贪恋官位而感到惭愧。
《嵩山幸不远,薇蕨岂不甘?》嵩山离这里并不遥远,薇蕨(一种野菜)岂不令人感到甘甜。
《自可结幽侣,披云老溪岩。》我自可以结交隐居的朋友,一同在溪边的山岩上披着云雾而生活。
《胡为不即往,一室安且恬。》为什么不立即去拜访朋友呢?只要一个人住在那里,也会感到很安宁。
《辱子赠可愧,因诗以自谗。》受到您赠送的诗作的责备,就写了这首诗作为辩解。
【赏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及分析。首先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首联:匠人的智慧没有遗漏,他深入地探索天的形状。《说文解字》曰:“巧,能也。”所以“匠”就是“巧”的意思。《尔雅》曰:“巧夺天工。”就是说匠人的技巧超过了天然的造化。这两句是说:匠人的手艺没有遗漏,他深入地探究天的形状。
颔联:我之所以爱山是因为山屹立在我的屋前。这里的“山”指的是山峰,不是山体,因为前面已经提到“列”“列”指排列、排列的样子。诗人以山峰为喻,表明其志趣之所向。
颈联:山的形态千姿百态,让人喜欢又让人难以言述。这一句中的“列”字,在这里指山峰排列的样子。
尾联:只希望画画的人给我绘制一张图画悬挂在绸缎上吧!“图之”是绘画之意。
五、六句:我哪里像那宴会上的人那样,百态横陈。这里的意思是:我不像那些只会摆弄文辞的人,他们的百态是人为的修饰和雕琢而成的。
最后两句:傍晚时云雾缭绕着新绿,早晨烟霭升起笼罩着朝霞。
尾联:更何况在这寒冷的冬季呢?阴云凝结得更浓重了。
尾联:我喜欢住在幽静的居处,目光越过远方就能看到美好的景物。
尾联:白天睡觉不用更换枕头,起床后就打开窗户。
尾联:《我听说那些有德之人居住的地方,他们进退都是随心所欲的。》卷起袖子,或许独自修养,给予他人恩惠也是仁义的。在这时如果没有什么益处,就会因贪恋官位而感到惭愧。嵩山离这里并不遥远,薇蕨岂不令人感到甘甜?自可以结交隐居的朋友,一同在溪边的山岩上披着云雾而生活。为什么不立即去拜访朋友呢?只要一个人住在那里,也会感到很安宁。受到您赠送的诗作的责备,就写了这首诗作为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