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狂奴向此来,爱垂芳饵上崔嵬。
乡人不识钓台意,空指山头是钓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题钓台”,然后依据对诗歌的理解逐句进行解释,最后写出自己的赏析。
题中第一句“昔日狂奴向此来”是全诗的首句。这一句的意思是:当年那个狂傲的汉子曾到这里来过。狂奴即狂士,这里指李白。“向此来”表明李白曾经到过这里,但未必是游历此地,也可能是被贬谪而来。
第二句“爱垂芳饵上崔嵬”。“垂”字有“抛下”之意。这句的意思是:喜欢把鱼饵抛在高山上,希望鱼儿上钩。“崔嵬”,指高峻的山岭。“芳饵上崔嵬”,用拟人化手法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第三句“乡人不识钓台意”是全诗的第二句。“乡人”指当地人,“不识”意为不明白。这句的意思是:当地的老百姓不知道这个钓鱼台的来历。
第四句“空指山头是钓台”。这是全诗的最后一句,“空”字表明作者的无奈与辛酸。意思是说虽然当地人不知道这个钓鱼台的来历,但这个地方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游历过的钓鱼台。
【答案】
译文:当年那个狂傲的汉子曾到这里来过。喜欢把鱼饵抛在高山上,希望鱼儿上钩。当地的老百姓不知道这个钓鱼台的来历。虽然当地人不知道这个钓鱼台的来历,但这个地方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游历过的钓鱼台。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流放夜郎遇赦返回之时写的,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感情及对故乡人民的怀念之情。首句写自己曾是狂傲不羁的“狂奴”;次句写自己曾在这里抛掷鱼饵,希望能钓到大鱼;第三句写当地百姓不知道这个地方的来历,第四句写自己虽然身在此处,但仍心系故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