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春行不足,今日又明朝。
平岭上危岭,长桥过短桥。
残红明石涧,腻绿暗风条。
最是宜人听,迁莺出谷娇。

《山行道间》

【注释】

  1. 行春:行走在春天的道路上。
  2. 不足:不尽,没有尽头。
  3. 危岭:险峻的山峰。
  4. 平岭上危岭:指地势平坦的地方也有险峻的山峰,形容山势起伏不平。
  5. 长桥过短桥:形容桥的长度不一,有的长有的短。
  6. 残红明石涧:残破的红花映照着石头涧。
  7. 腻绿暗风条:浓郁的绿色掩映着摇曳的柳枝。
  8. 最是宜人听:这声音最适合聆听。
  9. 迁莺出谷娇:迁莺即喜鹊,出谷指从深谷飞出。娇意为娇媚动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将大自然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行春行不足,今日又明朝”,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喜爱及无法满足于欣赏美景的心情。春天是生命力的象征,诗人行走在春天的道路中,感受到了大自然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的句子“平岭上危岭,长桥过短桥”,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复杂地貌。诗人的视线从一处景观转向另一处,既有平原上的平和,又有山峰上的险峻。这种变化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反映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第三、四句“残红明石涧,腻绿暗风条”则通过对颜色和光影的描写,传达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之美。红色在石涧中显得分外明亮,而绿色的柳条在风中摇曳,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生动画面。

最后两句“最是宜人听,迁莺出谷娇”,则是对整首诗的情感归宿。这里,诗人不仅仅是在描述自然,更是在倾听自然的声音,捕捉到那些最令人心动、最能触动心灵的瞬间。诗人通过听觉的感知来体验大自然的美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感染力。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美景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这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意识到,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也要关注其背后所蕴含的生命意义和情感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