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僧窗借榻眠,桑柔柳暗乍晴天。
梦残一枕春酲醒,木杪钟声破晓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分析。

“古寺僧窗借榻眠,桑柔柳暗乍晴天”,诗人来到寺庙,在僧人的窗下暂时借榻休息,春日里桑叶柔长而柳色暗淡。乍晴,即天气转晴。这里写出了初春时节的景色特点。

“梦残一枕春酲醒,木杪钟声破晓烟。”诗人夜不成寐,一觉醒来,觉得浑身无力,好像刚吃过酒一样;听到木梢上传来的钟声,才从迷糊中醒来。“一枕”句,写因春睡而感到身体困顿,像喝醉了酒一样。“春酲”是春天的病。《晋书·谢安传》说:谢安有一次在月下乘船,船上的人说:“这船就像一条载满美酒的大船。”谢安笑着回答说:“我这条船载的是‘春’,而不是酒啊!”所以此处用“春酲”代指春困。“木杪”指树梢。这句诗的意思是:梦中沉沉地睡了一夜,直到天快亮时被钟声惊醒。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七绝。

第一句写诗人来到寺庙,在僧人的窗下暂时借榻休息,春日里桑叶柔长而柳色暗淡。乍晴,即天气转晴。这里写出了初春时节的景色特点。

第二句写诗人夜不成寐,一觉醒来,觉得浑身无力,好像刚吃过酒一样;听到木梢上传来的钟声,才从迷糊中醒来。“一枕”句,写因春睡而感到身体困顿,像喝醉了酒一样。这里的“一枕春酲”是说春睡,不是真的醉了。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睡比作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睡之酣,表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第三句写听到木梢上传来的钟声,方知道天已经快亮了。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写出了诗人夜不能寐的情状,又写出了诗人早起观景的感受。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风景图,使人仿佛置身于山行途中的寺院。后两句则以梦境结束全诗,把读者带入一个梦幻般的境界,使诗境更显空灵。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清雅脱俗,富有哲理意味。

【答案】

①借榻眠:僧人为避风雪而借用他人床铺暂住。②“木杪”(mǎo)钟声:指寺庙高悬的钟声。③春酲(chéng):春天的酒病。④晓烟:清晨的炊烟。⑤“桑柔柳暗”:形容春寒料峭。

译文:

山路上古寺中的僧人窗下暂时借榻休息,春日里桑叶柔长而柳色暗淡。乍晴,即天气转晴。这里写出了初春时节的景色特点。

梦残一枕春酲醒,木杪钟声破晓烟。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山间小道上行走时所见所感。首句写诗人来到寺庙,在僧人的窗下暂时借榻休息。次句写山行中的所见:一路上春色宜人,但诗人却因旅途劳顿,未能好好欣赏,只好闭目养神,让春困伴他前行。三、四句写诗人在山中偶得美景而入梦的情景。梦中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令人陶醉;晨钟暮鼓,声声入耳,让人清醒。醒来后,诗人感叹于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短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