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风景压东吴,更筑书堂映碧梧。
詹尹诗存家有宝,齐斋记外更无图。
洗除纨裤为缃帙,扫荡膏粱入泽臞。
早晚归舟行霅上,青灯深夜听伊吾。
【注释】
沈氏书堂:指作者在东山所建的书堂,以表自己的志向。詹尹:即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他因国难而哭于秦庭,感动了秦哀公。后被楚平王杀害,其《对曰》一文中说:“吾日莫途远,吾今夕何归?”“吾闻之也:古者有乌获扛鼎、屈丐抚剑、卫庄跨马而越燕郊,自言无不死,余不忍为之下。”此句取义申包胥之言,表示自己虽身遭逆境,亦愿为之奋斗。诗中“书堂”、“碧梧”、“齐斋”等词语皆与书堂有关。
纨裤:指穿着华美的裤子。纨,丝织品。
缃帙:装订成黄色的竹简的书册。
膏粱:泛指美食。
泽臞(qú渠):水草丰盛的地方,比喻隐居之地。
霅上(shá上):地名,指湖州。
伊吾:佛经中的语词,这里指佛教经典。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首联写书堂环境,次联写书堂藏书,三联写书堂人物,末联抒发诗人的情怀。
这首诗是写自己筑书堂的情状。开笔就写书堂的环境,突出一个“压”字,将东吴的风光写得更加浓重,使人感到书堂高耸于群山之间,气势恢宏,令人心折。第二句“更筑书堂映碧梧”,进一步写书堂的宏伟。碧梧,指梧桐树。梧桐树四季常绿,故称“碧梧”,又因其叶大荫浓,可蔽日,所以用“压”字来形容书堂,更为贴切。
书堂的藏书丰富。第三联写书堂藏书的多寡和珍贵。“詹尹诗存家有宝”,是说书堂中收藏着许多珍贵的书籍,其中不乏名家的诗作。“齐斋记外更无图”,则表明除了一些图画之外,书堂中所存其他书籍已经不多了。
书堂的人物众多。第四联写书堂中的人物。书堂中不仅有像申包胥那样为国家危难而奋斗的忠臣贤士,而且还有像李白那样的文学大师。“洗除纨绔为缃帙”,意谓他们都是些清贫之士,他们洗去身上的华贵衣服,穿上朴素的衣衫,以便专心致志地读书写作。“扫荡膏粱入泽臞”,则是说他们把富贵荣华看得淡如水一般,都投入到了书堂之中,以求学问。“早晚归舟行霅上”二句,写诗人归隐的愿望。他希望能早日驾舟回到故乡苕溪之上的霅上(今浙江湖州市),过上隐居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描写书堂环境及其主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