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春到不知春,庭草青青入眼新。
对酒可无人作伴,照书却有雪为邻。
雕盘玉笋传生菜,宝胜金花锡近臣。
我已栖迟宁事事,有谁曾为叹长贫。
【译文】
五日立春,客居于外,却不知春天已经到来,庭院中的草色青青,映入眼帘的是那么新鲜。对着酒杯可以没有人作伴,照看书却有雪花为邻。雕盘玉笋传生菜,宝胜金花锡近臣。我已栖迟,事事都不如人意,有谁曾为叹长贫?
【注释】
- 五日:农历二月初一,又称“上巳”。唐代风俗,于立春之日宴饮游赏,称为“上已”。
- 客中:客居他乡。
- 不知春:不知道春天的到来。
- 庭草青:庭园里的草青了。
- 对酒可无人作伴:对着美酒却没有人作陪。
- 照书却有雪为邻:照书(读书)时,却有白雪作为邻居。
- 雕盘玉笋:精美的盘中的菜肴好像雕刻出来的玉笋。
- 宝胜金花锡近臣:用珍贵的金箔做装饰的盘子,仿佛是皇帝赐给近臣的礼品。
- 栖迟:安闲自得。
- 宁事事:何止于此,不止如此;指不如意的事很多。
- 有谁曾为叹长贫:感叹自己贫穷。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身处异乡,虽值立春之佳日,而仍感春寒料峭,故有“不知春”之语;然而,面对春光,诗人又喜形于色,故又有“庭草青青”之句。此二联写景,情调与前两句相反。颔联承颈联而来,写诗人独自品酒赏花,无人相伴,只有雪花作伴。末联则写诗人独处书房,虽有美食佳肴,但无朋无友,更显孤寂。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既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孤独生活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