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柱支空立,涛声春寺闻。
消来巴地雪,飞到润州云。
寂寞江山色,纵横盗贼群。
不堪形胜里,北望涕纷纭。

【注释】

一柱:指金山。支空立:指山高耸入云,直插天际。涛声春寺闻:指江边寺庙中传来的涛声。消来巴地雪:指巴地积雪融化流入长江。飞到润州云:指润州(今江苏镇江)的云彩飘向远方。寂寞江山色:指江山景色显得空旷寂寥。纵横盗贼群:指盗贼四处横行。形胜里:指山水风光秀丽之地。涕纷纭:指因国事忧心而流泪。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公元956年春天,任淮南节度使时所作。当时南唐国势渐衰,诗人目睹国都金陵(今南京)一带的荒凉景象,感慨万端,于是作诗抒写自己的哀叹和忧虑,表达了对南唐命运的关怀。

首联“一柱支空立,涛声春寺闻”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金山之险峻。“支空立”三字形象地写出了金山之高大。“涛声春寺闻”则描绘了金山脚下的寺庙之中传来阵阵涛声,表现了金山的雄伟壮丽。

颔联“消来巴地雪,飞到润州云”进一步描绘了金山的壮观景象。“消来巴地”四字既写出了雪山消融的情景,也暗示着南唐的衰落。“飞到润州云”则描绘了润州上空云彩缭绕的景象,表现出了润州的宁静美好。

颈联“寂寞江山色,纵横盗贼群”,则是对整个江南地区局势的概括。“寂寞”,既写出了江南地区的荒凉,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纵横盗贼群”则描绘了江南地区盗贼横行的局面。

尾联“不堪形胜里,北望涕纷纭”则是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不堪形胜里”既写出了江南地区地势险要、风景优美的特点,也暗示了国家的命运岌岌可危。“北望涕纷繁”则是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整首诗通过对金山之壮美与江南地区局势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展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