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作计在田庐,习懒何曾好读书。
谁却画作古人样,旁边还是欠犁锄。

【解析】

这是一首自咏诗,写自己半生在田庐中作计,却不曾好读书习懒;谁人画的古人样,旁边还是欠犁锄。

“半生作计在田庐”一句,表明诗人一生奔波忙碌,没有闲暇时间读书、学习。“习懒何曾好读书”,意思是说:自己懒惰成性,哪里还顾得上读书习文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谦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的无奈。“习懒何曾好读书”,一个“不”字将作者的自叹和自责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反衬了作者勤学苦读的精神风貌。“谁却画作古人样”,诗人用疑问的语气,反问那些画工,你们难道真的能画出古人的样子吗?这句话表现了一种对现实社会现状的不满,也表现了他内心的愤懑。“旁边还是欠犁锄”,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旁边的田地里仍然需要犁耕锄草,没有人去做这些事,这反映了农民的辛苦劳作和生活压力巨大。

【答案】

译文

半生作计在田庐,习懒何曾好读书。

谁却画作古人样,旁边还是欠犁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题的作品。从字面上理解,“自题”就是自我题词的意思。而实际上这首诗并非诗人自题,而是诗人自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一生奔波忙碌,没有闲暇时间读书学习的无奈之情;同时又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农民辛苦劳作和生活压力巨大的同情。

首句“半生作计在田庐”,点明自己一生奔波忙碌,没有闲暇时间读书学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半生所为的反思和自责。诗人用“作计”来比喻自己的一生,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忙碌奔波的生活状态。而“半生”一词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一生的奔波劳累,暗示了自己的人生充满了艰辛与困苦。

第二句“习懒何曾好读书”,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懒惰成性的情况,并指出自己根本无暇顾及读书习文。这句诗不仅揭示了诗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也反衬出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然而,这种精神风貌并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赏,反而被讽刺为“习懒”。

第三句“谁却画作古人样”,诗人以反诘的语气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现状的不满。他质问那些画工,你们真的能够画出古人的样子吗?这里的“画作”指的是模仿或刻画的意思,诗人用这个词语来强调自己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他批评了现实中的人们只注重外表形式而忽略了内在的真实和本质,这种虚伪和表面的现象使他感到愤怒和失望。

尾句“旁边还是欠犁锄”,则进一步强调了农民的辛苦和生活压力的沉重。这句诗中的“犁锄”是指农具,用来象征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个细节描写,展现了农民们的勤劳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欠”字则传达了农民们面对生活压力时的无奈和辛酸情绪。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陈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自己以及他所经历的社会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