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儒,原名文林,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45,卒于公元1499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宗儒。
文洪子。
成化八年进士。
历知永嘉、博平二县,迁南京太仆寺丞。
建言时政十四事。
告归数年,复起知温州府,卒于官。
学问该博,尤精于易数。
作诗文明畅不蹈袭。
有《琅琊漫抄》、《文温州诗》。
生卒年:1445-1499
宗儒,原名文林,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45,卒于公元1499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宗儒。
文洪子。
成化八年进士。
历知永嘉、博平二县,迁南京太仆寺丞。
建言时政十四事。
告归数年,复起知温州府,卒于官。
学问该博,尤精于易数。
作诗文明畅不蹈袭。
有《琅琊漫抄》、《文温州诗》。
生卒年:1445-1499
诗句翻译及赏析: 1. 诗句与译文对应: - "土城半颓人十户,月出无烟望多树。" - 译文:城中的土墙半倒,只有十户人家居住,月亮升起时,四周没有烟雾,只见树木众多。 - 关键词注释:土城,即城墙是用泥土建造的;半颓,表示部分倒塌;月出,指夜晚;无烟,表示夜晚没有烟火;望多树,表示望着众多的树木。 2. 赏析: - 这句诗通过描绘城中的荒凉景象,反映了战争或灾难后的萧条和破败。同时
与二弟泛舟游吴氏东庄因寄匏庵 缘城畛流水,榆柳绿荫门。 舣舟信登陟,忽得吴公园。 小亭面高冈,萝径隐可扪。 青山出墙头,白云宿篱根。 歌莺滞池曲,游鱼戏波浑。 繁景当首夏,过雨气微温。 老我独已乐,偕有弟与昆。 清唱散林木,起行历郊原。 日斜乱人影,眷恋忘归辕。 水木余夙好,况兹故情敦。 主人方宦达,乐事谁与论。 室迩人则遐,相思黯销魂。 出处各有会,一笑倾馀樽。 注释: 缘城畛流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孝祥的《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鹅湖》。下面是逐句翻译以及注释: 1. 山高出云在平地,千村万落连春水。 - 山高入云,云雾缭绕在山间; - 村庄众多,层层叠叠的田野上流淌着春天的河流。 2. 乾坤氤氲元气湿,江湖满地流弥弥。 - 天地之间充满了灵气,使整个空间变得湿润; - 江河湖泊中水流涌动,波光粼粼。 3. 模糊杂树绿满眼,毫末闲花红半垒。 - 树木模糊不清
【注释】 ①家居:家居,家居生活。 ②分:分得。 ③宦游:宦游,指在外为官。 ④黾(mǐn)勉:努力。 ⑤朋旧:朋友。 ⑥摘蔬:采摘蔬菜。 ⑦漉酒:过滤酒。 ⑧薄言:轻慢地说。 ⑨泥饮:用泥巴做酒酿。 ⑩过雨:经过雨水的滋润。 【译文】 家居小楼会客,分得足字 宦游本夙好,负疴厌驰逐。 黾勉归故园,倦鸟今止宿。 朋旧月一饮,值我会再续。 摘蔬夜犹鲜,漉酒冬已熟。 薄言宴楼居,饱岂在粱肉。
【注释】 1. 闭户无端:闭门不出。 2. 寻梅有梦:梦中寻找梅花。 3. 尘案书高积:堆积如山的书籍。 4. 展风帘鸟下窥:打开窗帘,让鸟儿窥视。 5. 两月春阴愁共结:连续两个月的春雨使人愁绪交织。 6. 微酣坐睡似入定:在微醺中打盹,如同进入禅定了。 7. 久卧拜官如出师:长时间躺着,就像出征一样。 8. 弘景画牛心独远:形容画家张僧繇作画,心有灵犀一点通。 9. 龟蒙养鸭性还痴
闻温州之命柬启南 野人归田心,春日耕作忙。一纸诏书来,束缚如笼中。 汉四皓与楚两龚,志向自由行。圣君怜才子,万里传诗情。 石田翁愧对天颜,新诗劝驾勉。人生多曲折,愿君常保康。 注释: - 野人:指隐士或隐居者。 - 安陇亩:安心于田野。 - 方春:正值春季。 - 亟农工:急忙从事农业劳动。 - 樊笼:比喻束缚或限制。 - 汉四皓:汉代四位隐居的贤人。 - 楚两龚:楚国两位有才华的人。 -
访石田有竹庄 三十年,即从30岁开始。役役,劳苦奔波。远行迈,远游在外。寓,寄寓,寄托。参商,指参星和商星。古代认为参、商二星运行一周天要三年,因此用“参商发长喟”来形容人生岁月漫长。五载荐,五年时间。君如九皋鹤,即像在深泽中栖息的野鹤一样。九皋,指深泽。巢穴,鸟兽的居所。故然,仍然。兹来勿厌迟,即来到也不要嫌慢。瞻望,看。已足快,已经很满足了。 冥冥,形容时间的漫长。昔树今成行
七里隆 青山慊吾意,舟子莫余违。 言兹隆中游,兀坐敞舷扉。 须臾来万状,云水镇依依。 俨居方池中,四面单翠帏。 偃仰断且续,高下堕还飞。 插天蔽星斗,伏地堪渔矶。 平平罗几案,整整列鼓旗。 大将坐横剑,万马纷而驰。 呀然散不收,忽合如长围。 如行图画中,而罔笔墨畦。 平生跌宕怀,老大丘壑姿。 不图行役地,乃与胜境期。 惜哉南北人,安得久于斯。 【注释】 1. "慊" :满足、愉快的意思。 2.
首夏斋居即事(注释) 幽静的斋室,坐着细雨绵绵,翠绿的树绕着周垣。 青山在屋上,好鸟如晤言,仿佛在诉说心语。 我一官居于野寺,本性喜欢丘园。 松花饱满,可以饱餐日食;沆瀣可以作为朝飧。 游神于羲皇之世,形体虽枯槁但心意独存。 缁尘暗蔽岐路,我正掩柴门隐居。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现的是作者归隐后的生活。全诗以“坐”字领起全篇,首句写环境,次句写人物,三、四两句写情态,五、六两句写活动
【注释】 落木: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红,最终飘落。 空:荒凉、萧索。 方池:方形的池塘。 澹荡:波光荡漾。 杖藜:手拄拐杖。 箕踞:两腿伸直坐下,形如箕。 西山:西面的山。 青:青色,这里指苍翠欲滴的山色。 寒鸟敛归翮(hé):鸟儿收起翅膀,准备返回巢穴。 大化:自然的变化,造化。 初阳:早晨的第一缕阳光。 潜:隐藏、潜伏。 【赏析】 《冬日感兴》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所作
王跂并非明代诗人,而是明初大画家。王跂,字孟端,号友石生,是明代的著名画家,尤以擅长山水画著称。他精于枯木竹石的绘画,其墨竹被誉为“明朝第一”。 王跂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绘画上,也反映在他的诗词创作中。他的作品多以题画及描写自然风光为主,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的审美情趣和高远胸怀。他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回归自然的追求,这与他的画作风格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明浙江慈溪人,字柏源。 与刘溥、汤胤绩、沈愚、苏平、苏正、晏铎等并称为景泰十才子。 长身美髯,博极群书。 尝与汤胤绩以辨博相夸诩,对语移日,不相下。 好作长歌,下笔辄数十韵,造语奇丽,擅名江湖间。 卒年八十。 有《大愧稿》。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