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郎之后更苏郎,不枉随人入建康。
秦水钟山几相识,前年忽识好文章。
诗一:
刘郎之后更苏郎,不枉随人入建康。
- 逐句释义:
- “刘郎之后更苏郎”:这里指的是在刘郎之后的诗人,即薛师董自己。他自比为“苏郎”,意指其才华横溢,非寻常可比。
- “不枉随人入建康”:表示薛师董认为自己跟随人进入建康(今南京),没有白费,因为他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和成就。
- 译文:
- 刘郎之后,又有了新的文人出现,薛师董自谦为后起之秀。
- 他认为自己追随他人来到建康,并非徒劳,而是获得了应有的回报。
- 赏析:
- 薛师董在此表达了他对自身才华的认可以及对历史机遇的感恩。
- 此句也体现了诗人谦逊的品质,他没有自满,反而强调了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引导。
诗二:
扫阶杨柳败荷风,春名秋初下观中。
- 逐句释义:
- “扫阶杨柳败荷风”: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杨柳被风吹得摇曳生姿,败落的荷叶随风飘动。
- “春名秋初下观中”:这里的“春名”可能是指春天的名字或者春天的意象,而“秋初下观中”则可能是指秋天的时候,人们聚集在观中观看或讨论。
- 译文:
- 春风拂过扫过的台阶上的杨柳,败落的水草在秋风中摇曳。
- 春天的名字在秋季的时候开始在人们的观中传播。
- 赏析:
- 诗中通过季节的变化,描绘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自然场景,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 “春名秋初下观中”可能象征着某种文化或思想的传承与交流,春天代表新生,秋天代表收获,观中则是知识和文化的中心地带。
诗三:
两度不能吟一句,愧君且说事匆匆。
- 逐句释义:
- “两度不能吟一句”:指诗人两次都无法完成一首完整的诗歌。
- “愧君且说事匆匆”:表示诗人对自己未能完成诗歌感到羞愧,同时也因为时间紧迫而无法深入讨论事情。
- 译文:
- 诗人两次尝试创作诗歌却未能成功,对此感到惭愧,同时由于时间的紧迫而无法与友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 赏析:
-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写作技艺的追求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它也传达了一种谦虚的态度,即使有才华也应该保持谦逊,不应自满或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