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鸿来去尽,萧索此时心。
杖锡投何寺,风霜别故林。
夜床煨叶火,朝谷应樵音。
往往长松下,看山坐独吟。

【注释】

《佺上人游方》: 全诗四句,每句七字。首二句写上人出游的情事,三、四句写游程之远,五、六句写山居生活。后三句写山林之景,末句点出主题,是诗人观照自己的心境。

“燕鸿”: 指大雁。大雁南飞北归,比喻人事变迁。这里指作者自己。

“萧索”: 萧条冷落,凄凉冷清。这里形容此时的心情。

“杖锡”: 指拿着拐杖。

“何寺”: 什么寺庙。

“风霜别故林”: 此句意为:在风霜中告别了故居。

“夜床煨叶火,朝谷应樵音”: 夜晚点燃树叶来取暖(此诗句意指夜晚用树叶烧火取暖),清晨去山林砍柴(此句意指清晨去山林砍柴)。

“长松下”: 长在山上的大松树之下。

赏析:

《佺上人游方》,这是一首写隐者的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前两句写上人出游的情景,后两句写游程之远,第三、四句写山居生活。最后三句写山林之景,末句点出主题,是诗人观照自己的心境。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燕鸿来去尽,萧索此时心。”写的是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燕鸿”是指大雁,而大雁南飞北归,正是作者此时心情的真实写照:自己远离了朋友,身处异地,心中自然感到萧索。

接下来“杖锡投何寺,风霜别故林。”写的是上人在旅途中的所见。他拄着拐杖,向哪里投宿呢?当然是去往深山老林里了。这一句写出了上人的孤寂和寂寞。

“夜床煨叶火,朝谷应樵音”,写的是上人在深山中的日常生活。夜晚的时候,他点着树叶来取暖;早晨的时候,他去山林砍柴。这两句写的都是隐居的生活。

“往往长松下,看山坐独吟”,写的是上人独处山林时的所感。常常在长松下坐着,看山吟诗。这两句写出了上人在山林中的悠闲和自在。

这首诗描写了隐者的孤独和自由,表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