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师郊与岛,知己又应难。
羽檄边烽急,风霜岁事残。
出家忘路远,度海识天宽。
文畅浮屠者,当时亦慕韩。
石窗通上人南游并谒刘后村
所师郊与岛,知己又应难。
羽檄边烽急,风霜岁事残。
出家忘路远,度海识天宽。
文畅浮屠者,当时亦慕韩。
注释:
- 石窗通上人:指的是石窗外通的上人,即僧人。
- 南游并谒刘后村:向南游玩并拜访刘后村。
- 所师郊与岛:所学的对象是郊和岛。郊和岛是古代的两位隐士,这里指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
- 知己又应难:知己就是理解你的人,应难则是指应接困难。
- 羽檄边烽急:羽檄是古代用于传递紧急军事信息的竹简,这里指边境传来的紧急军情。烽烟四起,战事紧张。
- 风霜岁事残:风霜岁月,一年已过半,很多事情都已成往事。
- 出家忘路远:出家修行的人,不再关心世俗的名利和诱惑,忘记了路途的遥远。
- 度海识天宽:渡过大海,见识到天空的辽阔。这里的“度海”可以理解为经历困难,而“识天宽”则是对宽广天地的领悟。
- 文畅浮屠者:文化流畅,对佛教的理解深刻。浮屠即佛塔,这里指对佛教教义的领悟。
- 当时亦慕韩:当时的我也曾经仰慕韩愈。韩愈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思想深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和感悟。首先,作者通过学习郊和岛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的追求。然后,他描述了边境传来的紧急军情,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之情。接着,他又表达了对风霜岁月的感慨,以及出家修行后对世间名利的超脱。最后,他对佛教教义的领悟,以及对韩愈的仰慕,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真理的探索精神。整首诗语言朴实,寓意深远,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