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长日坐如痴,瘦得吟肩耸过颐。
天意复生郊岛在,人心自逐古今移。
高秋月色行松顶,半夜山中读楚辞。
此道若无千载后,尘昏何处照妍媸。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赏析的关键是体会作者的思想和诗歌的情感。首先要了解写作背景,宋希仁,生平不详。松风阁在今安徽合肥西南长丰县,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所建。诗中“松风”即指此楼。诗人在此与友人同吟,有感而作。第一句“相逢长日坐如痴”是写相逢时的情景。第二句写自己消瘦得厉害,瘦得像耸肩一样高。第三、四两句写天意复生郊岛,人心自随古今移,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第五、六句写高秋月色照在松顶,半夜山中读楚辞,表现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之情。最后一句“此道若无千载后,尘昏何处照妍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担忧之情。
【答案】
译文:我与宋希仁久别重逢,在松风阁上一起吟诵诗句,我因长时间坐在一起而显得有些呆滞。我因消瘦过度,肩膀像要耸起一样高。
天意还让我在郊岛上重又生长,人的心思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高秋时节,月亮映在松顶上,我半夜里在山中吟诵着屈原的《离骚》。
如果人生的道路不能流传千古之后,那么在尘土之中哪里还能分辨美丑?赏析: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七绝诗。首联“相逢长日坐如痴,瘦得吟肩耸过颐”,写两人久别重逢,欢谈至深夜的情景。“相逢”,表明诗人久慕宋希仁之名,此次终于见面;“长日坐如痴”则说明两人相见甚欢,谈得非常投机。“瘦”字点出了诗人当时的身体状态,但并不令人讨厌,反而增添了几分清雅之致。“瘦得吟肩耸过颐”更是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神态。颔联“天意复生郊岛在,人心自逐古今移”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天意”指的是自然界万物生生不息,循环不已的生命意志,它不仅赋予了山川大地以生命,同时也使人类得以存在和发展。“人心”则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变化。颈联“高秋月色行松顶,半夜山中读楚辞”是对这两句诗的进一步具体化。高秋时节,月色皎洁,松树苍翠挺拔,月光洒下,照亮了山间,也照亮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高秋月色行松顶”,既写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也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尾联“此道若无千载后,尘昏何处照妍媸”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人生感慨。“此道”指的就是人世间的大道。“若”表示假设。意思是说:如果人生的道路能够流传千年之后,那么即使身处尘世之外,也能清晰地看出美丑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