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龙居最上层,重重碎玉簇孤藤。
灵根旧说宜丹汞,仙种元无到马塍。
风过乍疑吹佩响,日笼还似点酥凝。
三年刻楮成何事,除却天工人不能。

《题仙岩玉桂花》是宋代诗人薛嵎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玉桂花的独特魅力。

诗中的“生在龙居最上层,重重碎玉簇孤藤”两句,通过对玉桂花生长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高贵的氛围。这里的“生在龙居最上层”不仅指地理位置,还隐含着玉桂花的珍贵和不凡品质。同时,“重重碎玉簇孤藤”则形象地描述了玉桂花的形状和排列方式,给人一种层次分明、繁复华丽的视觉感受。

“灵根旧说宜丹汞,仙种元无到马塍”两句,运用了传统道教中丹砂和朱砂的概念,表达了对玉桂花药用价值和超凡脱俗的赞赏。在这里,“丹汞”指的是炼丹过程中常用的朱砂,寓意玉桂花具有神奇的药效;而“仙种”则暗指其非凡的品质与来历。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赋予了玉桂花以神圣的地位。

第三,“风过乍疑吹佩响,日笼还似点酥凝”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风和日光作用于玉桂花时的情景描绘得生动而具体。风吹过时,仿佛听到了佩饰的声音;阳光照射时,又如同涂抹了一层酥油般光滑细腻。这些生动的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也使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玉桂花的美丽与独特。

“三年刻楮成何事,除却天工人不能”两句,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于人工雕琢与自然美的辩证看法。这里的“三年刻楮”可能指的是制作玉桂花的过程,而“除却天工人不能”则是在强调玉桂花天然之美不可替代的特性。这种表述既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高度赞扬,也反映了他对人工雕琢技艺的质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题仙岩玉桂花》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文学技巧和深刻的内涵,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也传递了作者对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思考。通过对玉桂花的细致描绘和深情咏叹,薛嵎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成为了一部充满哲理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