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何处是知音,犹向残编惜寸阴。
此日便为终隐计,青山已负十年心。
梅花独对寒流洁,野鸟高飞古木深。
万古红尘徒扰扰,几人头上有朝簪。
焦桐:指秋日的梧桐树。
知音:理解自己才能的人。
残编:指残破的书简。
青山已负十年心:意谓青山已长满十年了,这里用典自指自己的隐居生活。
万古红尘徒扰扰:意谓世间红尘纷扰不断,只有我一人被扰乱,这里用典自喻自己。
朝簪:古代官员戴的冠饰。
赏析:
首联“焦桐何处是知音”,意思是说秋天的梧桐树哪里才是我的知音,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而“犹向残编惜寸阴”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颔联“此日便为终隐计”,意思是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打算隐居生活,不再涉足官场。这一部分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
颈联“青山已负十年心”,意思是说自从我决定隐居之后,已经过去了十年的时间。这里的“青山”不仅代表了大自然,也代表了诗人的心境,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尾联“万古红尘徒扰扰”,意味着虽然世事如尘埃般渺小,但人们却往往被其所困扰。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人生百态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知己、隐居、自然和世态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色,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