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群卉分高下,此种无因到画栏。
寒蝶不知红是叶,飞来犹作野花看。
注释:如果把各种花草按高低分出等级,这种花就不会出现在画栏之中。
寒蝶不知道红色是花,飞过来还是当作野花欣赏。
赏析: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将群芳与此种花进行比较,指出此花并不在画中,而是生长在大自然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等自然美的喜爱之情。
若将群卉分高下,此种无因到画栏。
寒蝶不知红是叶,飞来犹作野花看。
注释:如果把各种花草按高低分出等级,这种花就不会出现在画栏之中。
寒蝶不知道红色是花,飞过来还是当作野花欣赏。
赏析: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将群芳与此种花进行比较,指出此花并不在画中,而是生长在大自然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等自然美的喜爱之情。
【注释】 自君之出矣:自从你离开家。抱此:抱着这些。离恨情:离别的思念之情。 春蚕作丝难,比喻女子为男子所思念。缠绵:指情思绵绵不断。过一生:指一辈子。 【赏析】 这是一首弃妇怨夫诗。全诗三首,以第三首最为著名。前两句写诗人自丈夫出走后日夜思念他,但见不到他的踪影。“自君之出矣,抱此离恨情。”“自君之出矣”,是说自从你出门走了以后,我天天都抱着对你的思念,这种思念像春天的蚕一样,结出长长的丝
独宿山中 其二 诛茅无地结庵迟,借得人家近翠微。 何事树禽惊不起,也应知我久忘机。 翻译: 我选择在山林中独自居住,没有地方搭建茅屋,只好暂时住在靠近翠微峰的人家。为什么树上的鸟儿会被我的睡姿惊醒,可能是因为它们已经习惯我的沉默和寂静吧。这里的宁静使我忘记了世俗的纷扰,也让我与大自然更加亲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独居山林中的所见所感,体现了他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注释】 惠山云:指宋人米芾的《山中见竹石》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在长安月”,其中“竹石”即指此画。 跬(kuǐ)步:半步。 园林:指花园。 渭川:渭河两岸。 “冰绡”句:形容画纸如冰丝一般透明。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了一幅竹子图画。诗人以竹为题,表达了对画中竹子的喜爱,以及由此引发的美好遐想。 首句“山云惠二物”中的“山云”指的是这幅画,而“二物”则是指画作中的竹子
【注释】 山云:即山中云雾,指隐居山林。惠二物:指梅、雪两种清高之物。惠,通“惠”,恩惠、赐予。梅枝:梅花的枝条。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的诗,写诗人对朋友隐居在山林中的赞赏与劝勉。全诗用拟人手法,以梅自喻,表达了对隐士的崇敬和赞美。 首联“山云惠二物”,是说山中云雾(山云)恩赐了两种东西——梅树和雪花,这两句诗既点出了题面中的“梅枝”,又暗示出友人的隐居之处。 颔联“赠我江南一朵春”是说
【注释】 清醒:形容人头脑清醒。 独怀忠愤赴湘中,举国昏昏志不同:独自怀抱着对国家的忠诚和愤怒奔赴湘西,但整个国家却都昏昏然没有共同的目标或志向。 渔父笑君君亦笑,烟波相望各西东:像渔父一样笑自己的君主,君主也笑着回应。在江上烟雾蒙蒙的波光里彼此望着对方各自东西。 【赏析】 此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春天离开长安后所作。诗人怀着满腔忧愤,踏上了西去的征途,一路上
山中梅花其一 诗人魂系梅花枝头,独立寒霜之中不比垂杨管别离。野鹤声声渐远去,定是飞报月明知。此诗以梅为媒,借物言志,抒发对高洁品格与不屈精神的向往。诗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对自由、独立的追求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在这首诗中,陆游不仅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寄托,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注释: - 闻道梅花坼晓风: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著晨风绽开。坼
【注释】: 君:指丈夫或情人。荏苒:形容时间过得很慢。度寒燠(ào):度过冬天和夏天。比喻夫妻分别时,时光过得太慢了。比喻夫妇分离的苦闷心情。长在腹:藏在心里。书辞:书信。双鲤鱼:古代传说鲤鱼有雌雄之分,雄的叫“鲤”,雌的叫“鲂”。比喻男女情爱。 赏析:《自君之出矣三首》是一首闺怨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女子对外出的丈夫久候不归而产生相思之情的情景,表现女子内心的悲苦与无奈。全诗语言质朴无华
【注释】 山中梅花其二:山中梅花盛开,诗人却未写出诗句,只有青山相对而立,似乎在为诗人皱眉。 青山相对动愁眉:青山相对着的山峦仿佛也皱起了眉头,表示对这山中梅花盛开而诗人尚未作诗的遗憾和不满。 山翁只在山中住:山中老人只住在山里,他对于外界的世事并不关心。 花落花开总不知:花儿落了、开开了,他都毫不知情,只知道自己在这青山绿水之间过着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的生活
注释: 忆嵇师:怀念嵇康老师。奥观梅:在奥观(地名,今安徽含山县)观赏梅花。贵行弟:指嵇康的弟弟嵇喜(字伯仁)。殁后:去世之后。思: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回忆自己和嵇康、嵇喜兄弟一起赏梅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不到嵇师今几春”,意思是说到现在已经是几年过去了,还没有到嵇康老师那里去看望他。这里的“不到”既表达了对嵇康老师的思念,也暗示了作者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去拜访他
【注释】: 1. 冬日野步:冬日里野外的散步。 2. 树上有禽啼似春,声高声下亦何心:树枝上鸟儿的鸣叫声听起来好像春天般欢快,我低头看着它们,内心却感到无比寂寥和惆怅,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3. 幽人拄杖移时立:在深山中隐居的人,拄着拐杖走了很长时间才停下来休息。 4. 句句诗中是苦吟:每一句诗句都是苦苦思索的结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野步的景象,通过描述鸟儿的鸣叫声和自己的心境
松风阁 地势连至斗阁连云,松籁曾经佛祖闻。 永夜月明人到少,海光山色自平分。 注释: 松风阁:一座建在山上的亭子或楼阁。 地势连至斗阁连云:地势高耸直通天际,连着云层,形容建筑之高。 松籁:指风穿过松树林的声音,这里用来象征自然的声音。 曾经佛祖闻:佛祖(即释迦牟尼)曾在这里听过。 永夜月明人到少:整个夜晚月光明亮,人很少。 海光山色:指海和山的美丽景色。 平分:均匀地分配
湖外别业四咏其三《苜蓿轩》是宋代诗人薛嵎的一首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释义: 1. 首句:“好是春风长育天,阑干低护晓窗前。” - 解释:这里的“好是”意味着正是春天的好时节,“春风长育天”描绘了春天温暖的气息和生长的景象。 - 关键词:春风、长育、天 - 注释:春风象征着生机和活力,它温暖而滋养着大地,让万物复苏。 - 赏析:这句诗通过春天的意象
注释:一江之水傍通四五池,竹亭茅榭也适宜。 在溪山之间更住着高人,没有好诗便无法表达他的情意。 赏析:这是一首题咏山水的诗。诗人借景生情,以赞美自然之美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一水傍通四五池,竹亭茅榭亦相宜。中间更着高人住,不到溪山无好诗。”首句写景,写诗人游历山水时的所见所闻。诗人沿着溪流游览,发现溪水旁有四个小池塘,周围绿树成行,翠竹掩映,一座座茅草和木头建造的亭子
【注释】 黄蜀葵:一种植物,花为黄色。 娇黄无力趁芳菲:娇艳的花朵无力地趁着春天的芬芳而盛开。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或赤胆。 就日:指太阳西下。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黄蜀葵在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 第一句“娇黄无力趁芳菲”,描绘了黄蜀葵在春天的艳丽,但到了秋天却变得枯萎无力,无法与春日的花朵竞争。这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 第二句“待得秋风落叶飞”,则进一步描绘了黄蜀葵的衰败
注释: 1 “几度看山愧白鸥”:多次看到山景,却不如白鸥自在,感到自愧。 2. “身名心事两悠悠”:身体、名誉和心情都像飘浮的云朵一样无定,无法把握。 3. “何如醉醒寒江上,风卷芦花雪满头”:不如在寒冷的江面上醉酒醒来,任由风卷起芦花,雪花落在头上。 译文: 我多次观看群山,却不如一只白鸥自在。 我的身名和心事都像飘动的云朵一样没有定处。 不如在寒冷的江上醉酒醒来,任由风卷起芦花
【注释】 茅檐:茅檐屋。重裘:厚衣,这里指厚重的棉袄。饱饭:吃得饱饱的饭食。看山:观赏风景。倦即休:累了就休息。识得个中真气味:理解其中真正的道理和味道。自然无梦到封侯:自然而然没有梦想去追求做官或被封为侯爵。 【赏析】 《冬日杂言五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组诗。此组诗描写了作者在冬天里的生活情趣。 第一首“茅檐日出胜重裘”写冬日的景色,以冬日的太阳比喻自己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