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笙箫起半空,满山斜日动蛟龙。
老僧无语凭栏久,过尽白云千万重。

【注释】

越僧:指在越州(今浙江绍兴)出家的和尚,这里泛指僧人。索赋:索取诗作。二绝:两首七言绝句。松风阁:即松风亭,位于越州城西。

【赏析】

此诗是作者游览越州松风阁时所作,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何处笙箫起半空”,描绘了松风阁周围环境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描写远处传来的笙歌声和吹奏乐器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这一句中的“笙箫”是古代乐器的名称,通常用于宴饮或娱乐场合。而“起半空”则形象地表达了这些声音从高空中飘荡出来的情景,给人一种飘渺、虚幻的感觉。

第二句“满山斜日动蛟龙”。这里的“斜日”指的是夕阳西下的景象。诗人用“蛟龙”来比喻夕阳的壮丽景色,将夕阳比作一条巨大的龙在山间穿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夕阳下的美景。同时,这句中的“动”字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夕阳的短暂与珍贵。

第三句“老僧无语凭栏久”,“老僧”是指年事已高的僧人。诗人通过描写老僧站在栏杆上久久凝视远方的画面,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慨。这里的“无语”表示老僧沉默不语的状态,可能是由于被眼前的景色所触动,也可能是因为内心的感慨无法言表。“凭栏久”则强调了老僧长时间停留在栏杆上的场景,进一步突出了他对于自然美的专注和投入。

尾联“过尽白云千万重”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这里的“白云”象征着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经过了许多层次的白云层,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过尽”一词也暗示了诗人已经走过了很多地方,领略了各种不同的美景,这种经历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自然风光。

整首诗通过对松风阁周边环境的描绘和对老僧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空间。(张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