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天宝时,帝耄政不修。
宠幸尊妇人,阴极阳已柔。
外戚盛本枝,栉比封列侯。
丞相大将军,备位甚悠悠。
天下安既久,积渐力不周。
车服金玉焕,黎庶饥寒愁。
骊山温泉宫,昼幸与夜游。
一游百司备,万费一日休。
虽能心自快,化作神稷忧。
国忠恣吞噬,林甫怀奸偷。
胡雏据太原,钟鼓无计收。
黄尘满长安,惨黩九庙羞。
唐天未使绝,返正知疾瘳。
自兹游赏地,荆棘生荒秋。
旧物悉已废,蜘蛛挂重楼。
览者咸寒心,一过三回头。
因知帝王业,坚固宣鸿猷。
岂可信嗜欲,侮弄生疮疣。
雕墙峻宇诫,简牍况有由。
翻思黍离章,续之应可仇。
这首诗是唐代杜甫所作,表达了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批评。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悲哉天宝时,帝耄政不修。”
注释:悲痛啊!在天宝年间,皇帝年老力衰,政事荒废。
赏析:这一部分反映了作者对天宝年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现象深感痛心。
第二部分:“宠幸尊妇人,阴极阳已柔。”
注释:宠爱女色,使朝政昏暗,导致国家走向灭亡。
赏析:这一部分指出了杨贵妃得宠对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暗示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第三部分:“外戚盛本枝,栉比封列侯。”
注释:外戚势力强大,皇族成员被封侯。
赏析:这一部分反映了唐玄宗晚年重用外戚的局面,导致了朝廷的混乱和国家的衰落。
第四部分:“丞相大将军,备位甚悠悠。”
注释:丞相和大将军地位低下,无所作为。
赏析:这一部分揭示了当时朝廷的腐败和无能,以及官员们缺乏责任感和进取心的情况。
第五部分:“天下安既久,积渐力不周。”
注释:长期和平稳定,但国力逐渐衰弱。
赏析: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国家长期稳定但国力衰退的担忧。
第六部分:“车服金玉焕,黎庶饥寒愁。”
注释:皇宫的车马服饰华丽,而普通百姓却饥寒交迫。
赏析:这一部分描绘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现象,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
第七部分:“骊山温泉宫,昼幸与夜游。”
注释:皇帝在骊山温泉宫日夜游乐,不理政事。
赏析:这一部分讽刺了皇帝的奢靡和放纵,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忽视。
第八部分:“一游百司备,万费一日休。”
注释:一次出游花费众多,一天的费用可以支撑一年。
赏析:这一部分揭示了当时官僚腐败的现象,官员们为了个人利益而滥用国家资源。
第九部分:“虽能心自快,化作神稷忧。”
注释:虽然自己感到快乐,但却担心国家的前途。
赏析: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对统治者不负责任态度的不满。
第十部分:“国忠恣吞噬,林甫怀奸偷。”
注释:杨国忠肆无忌惮地贪污受贿,李林甫心怀奸诈。
赏析:这一部分揭露了当时宦官专权和奸臣当道的现象,对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第十一部分:“胡雏据太原,钟鼓无计收。”
注释:安禄山(胡雏)占领太原,朝廷无力收复。
赏析:这一部分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和唐朝军队的无力回天,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的伤害。
第十二部分:“黄尘满长安,惨黩九庙羞。”
注释:黄沙弥漫,长安城被战火摧毁,九庙也遭到了侮辱。
赏析:这一部分描绘了战争给城市带来的破坏和对国家尊严的打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第十三部分:“唐天未使绝,返正知疾瘳。”
注释:唐朝的统治并未完全结束,只要回归正途就能治愈创伤。
赏析: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复兴的期望和信心,认为只要改正错误,国家就能够重新崛起。
第十四部分:“自兹游赏地,荆棘生荒秋。”
注释:自此之后,这里成为游人欣赏的地方,但已经荒凉无人烟。
赏析:这一部分反映了战争后国家荒芜的景象和人们对过去繁华的回忆。
第十五部分:“旧物悉已废,蜘蛛挂重楼。”
注释:昔日的物品都已废弃,只剩下蜘蛛挂在空荡荡的楼上。
赏析:这一部分描绘了战争后的萧条景象和对过去的怀念。
第十六部分:“览者咸寒心,一过三回头。”
注释:观看的人都会心生寒意,每次经过这里都会回头看三次。
赏析: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曾经繁华地方的留恋之情和对现状的无奈感。
第十七部分:“因知帝王业,坚固宣鸿猷。”
注释:因此明白帝王的事业需要坚固和远大的谋略。
赏析: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帝王责任的认识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第十八部分:“岂可信嗜欲,侮弄生疮疣。”
注释:怎能听任贪欲,让它滋长出像瘤一样的东西。
赏析: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贪欲的危害性的警示和对道德约束的重视。
第十九部分:“雕墙峻宇诫,简牍况有由。”
注释:雕刻着花纹的墙壁和高大的建筑都有严格的规定。
赏析:这一部分描述了古代建筑的精美和严格遵循制度的重要性。
第二十部分:“翻思黍离章,续之应可仇。”
注释:回顾《诗经》中“黍离”的篇章,继续下去应该能够报仇。
赏析: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