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晴屋满霜,翁儿赤体悲无裳。
闺中幼妇饥欲泣,忍饥取麻灯下缉。
一身勿暇私自怜,鸣机轧轧明窗前。
织成五丈如霜布,翁作旋襕儿作裤。
明朝官中租赋急,依然赤体当风立。
【赏析】:
此诗写农家妇织布,以突出官税之重与农民的疾苦。首句用“北风吹晴”,点明时间;屋满霜,则说明天气转凉,农妇已归;翁儿赤体悲无裳,则写出了农民的穷困。以下四句,写农妇在灯下织布的情景,表现她不辞辛苦、勤劳节俭的精神。最后四句,写官家催征租赋,逼得农民不得不再穿破衣,依然赤体当风立,表现官府的横暴。全诗通过描写田舍生活,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
首句写天冷,屋上积满了霜。这是农忙季节的景象。次句从“翁儿赤体”一句看出农妇丈夫外出做活,孩子在家,无人照管,以致赤身裸体,饥寒交迫。第三句写农妇为救丈夫的孩子忍饥挨饿。第四句写农妇在灯下织布,表现她勤劳俭朴、吃苦耐劳的品质。第五句承前启后,写妇女在织布时的动作,突出其勤恳刻苦。第六句写妇女织成的布匹,长度达到五丈长。这两句写景叙事,既渲染了艰苦的劳动环境,又衬托出妇女的勤劳和聪明才智。第七句写官吏催征租赋,造成农民赤体当风的悲惨情景。最后两句写官家的勒索逼迫,使农民无法生存,仍得赤体而立。这既是对农民的控诉,也是对他们的希望。
这首诗采用白描手法,不加藻饰,质朴感人。全诗没有一个字直接涉及官家催征租赋,但通过妇女的处境、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将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前四句写农妇的苦难处境,最后四句写官吏的横暴勒索,两相对照,更加突出了官吏之横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