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右僧居盛,虚堂葺有功。
迷来随万化,净后照三空。
夜永松轩月,秋深竹岸风。
我心闲已久,梦到水乡中。

【注释】

题招提院静照堂:题,题写;招提院,佛教寺院名;静照堂,寺中建筑。

浙右:今浙江的南部地区。

虚堂:空旷的殿堂。葺:修理,修葺。

迷来:迷失时来。万化:指佛家所说的种种现象。

净后:禅定后。三空:《大般涅槃经》说:“一切众生皆从无明觉,如梦幻泡影,如水中月,如镜中像。”《维摩诘所说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维摩诘经》)《楞严经》说:“一切诸法,无有变异,是诸法相,本来寂灭,名为真如。”这里“净后”,即禅宗所谓“悟后”,指悟道之后心境清静,与世隔绝,无所执著。

照:映照,形容清净明亮。三空: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因此叫三空。

夜永:深夜。松轩:指寺庙里的亭子。

秋深:指秋夜。风:指山寺里吹来的凉风。

我心闲已久:我的心已经很久没有烦扰了。

梦到水乡中:在梦中来到了水乡。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淳熙八年(1181),诗人当时住在浙江绍兴,而绍兴属浙右。此诗是作者为浙江招提院静照堂所撰。诗中赞美了这座寺庙的建筑和环境之美,同时通过描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表现了对超脱世俗、返归自然生活境界的向往之情。

首联先点明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然后指出寺庙所在之地的繁荣昌盛。

颔联两句以佛家语入诗,表达了诗人的宗教情感。“迷来随万化”意为迷失时来时去随顺万物的变化;“净后照三空”意为清净之后能照见三乘空义。“迷来”指人的迷惑状态;“万化”指佛家所指的种种现象;“净后”则是指达到一种清净的状态;“三空”是佛教的一种说法,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三空”可以理解为三种境界或者三种觉悟的境界。

颈联两句描绘了寺庙夜晚的幽美景色以及秋天的凉爽气氛。“夜永”意谓夜长无事;“松轩月”意谓月光从松树之间的小亭上照射下来;“竹岸风”指的是竹林间的风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寺庙夜景的美丽,也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尾联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闲已久”表示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烦恼了;“梦到水乡中”意味着在梦境中回到了那美丽的水乡之中。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文人骚客的浪漫情怀,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