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舒老眼,吊古得凄凉。
故国自龙虎,高台无凤凰。
浮云多改变,乔木见兴亡。
往事浑休问,钟山又夕阳。
【注释】
舒老眼:舒展眼睛,这里形容诗人年岁已高。吊古得凄凉:登高凭吊历史遗迹而感到凄凉。故国:指故都。自龙虎:指东晋时建康(今江苏南京)以东的江东地区。无凤凰:没有凤凰台。浮云多改变:比喻世事变化莫测。乔木见兴亡:树木茂盛的地方也显示出兴衰更替。往事浑休问:过去的往事不必再提起。钟山又夕阳:指日暮西山。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末,当时作者已经年逾花甲。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怀古诗,但与一般怀古诗不同。一般怀古诗都是写昔盛今衰,感叹沧桑,寄托哀思。本诗却一反其例,不发议论,不抒情怀,只是登临凤凰台,凭吊历史遗迹,感慨时光易逝,人事无常。这种写法虽然显得平淡无奇,但比起那些感情激越、议论激昂的怀古诗来,更能表现诗人对现实的认识和感慨。
全诗前四句是说,登上凤凰台,放眼望去,一片荒凉,这使我想到了往昔在江东地区曾有过繁荣景象,而现在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了。“吊古得凄凉”一句,既是实写眼前景物,又是虚写心中感慨,即通过“吊古”,抒发自己因年事已高而产生的身世之感。
“故国自龙虎”,“无凤凰”,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说明,现在的江东地区,既没有昔日的繁华昌盛,也没有凤凰台的遗址了。这里运用了“无”字,表示否定的语气非常强烈,突出地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痛心和惋惜之情。
“浮云多改变”,这句的意思是,变幻莫测的世事,就像飘浮的浮云一样,经常在变,不可捉摸,正如“乔木见兴亡”(乔木指的是高大的树木,这里比喻国家)。
“往事浑休问”,意思是说,过去的事不必去追究,也不必再去回忆;“钟山又夕阳”,意思是说,眼前的景况是夕阳西下,一天又将结束,暗示着人生苦短。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无可奈何、无可奈何的心情,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看透红尘、超脱尘世的襟怀。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苍茫深远,风格雄浑悲凉,堪称元末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