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物败佳兴,余非后汝期。
既来迟一见,政恐错相疑。
同访金仙老,因参玉板师。
樽前有馀暇,细读放翁诗。
【注释】
金仙:道士。长老:和尚。竹笋供:指佛前供果。俗物:凡物,指尘世之物。余非后汝期:我并非要超过你。后:动词,超过。错相疑:相互猜疑。同访:一起拜访。玉板师:指僧人。放翁:陆游的字。
【赏析】
这首五绝,是诗人在杭州时,与友人一起游览灵隐寺时所写。诗人以清高脱俗的僧人自比,表达了对世俗的不满,也表现了作者的傲世情怀。
第一句“访曾鲁叔有少嫌先从金仙假榻长老作笋供”,诗人说,我到杭州去看望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因为年事已高而住进了灵隐寺,寺中僧人为了款待他,特地用竹子做了笋子供奉。这一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又表现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之情。
第二句“俗物败佳兴,余非后汝期。”意思是说,我来到寺庙,本来是想寻找一些乐趣的,但是却被世俗的东西所破坏了,我并不是要去超过你的。这里的“俗物”指的是世俗的生活和事物,“佳兴”则是指高雅的乐趣。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第三句“既来迟一见,政恐错相疑。”的意思是说,既然我来晚了,见到你之后,恐怕你会对我产生误解。这一句诗,诗人用了一种假设的手法,表达了他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担忧。
第四句“同访金仙老,因参玉板师。”“金仙老”和“玉板师”都是佛教用语,分别指代僧人和法师。诗人和朋友一起拜访了寺庙中的僧人,并参拜了法师。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他与僧人交流思想的过程。
第五句“樽前有馀暇,细读放翁诗。”的意思是说,在喝酒的时候,我有时间可以仔细阅读陆游的诗作。这一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陆游诗作的兴趣,也表明了他与陆游之间的友谊。
既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高雅生活的追求,也表达了他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