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苒岁云暮,雪霜天正寒。
取程毋太急,御下放教宽。
朝夕去家远,关山行路难。
边头办功业,恐不在儒冠。
【注释】
荏苒:时间过得很快。
程:路程,行程。
取程毋太急:不要过于着急上路。
御下:治理百姓、驾驭民众。
放:宽松,不严格。
边头:边疆。
办功业:建立功业。
儒冠:指读书人戴的礼帽,这里指做官。
赏析:
“荏苒岁云暮,雪霜天正寒”,首句即点明时序已至严冬。“荏苒”二字,形容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又到年终,一年的时间已经快要过去了。“云”是说“日”,“云暮”即“日暮”。“雪霜”二句,写天气寒冷。“天正寒”,是说天气十分寒冷;“雪霜天”,则更见天气之冷。这两句诗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严寒的气候,为下面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取程毋太急,御下放教宽”,意思是说,在行军途中不要急于赶路,对待百姓要宽松一些。诗人认为,行军作战应该迅速行动,不可耽误战机。但在行军途中,也应该避免急躁,不要过于急促地行进,以免人马疲敝,影响行军的速度和效果。同时,诗人认为对待百姓应该宽容一些,不要苛刻严厉,以免造成人民的痛苦和社会的动荡。
“朝夕去家远,关山行路难”,意思是说,从早晨到晚上都在不停地赶路,远离家门,经过许多关山险阻,道路十分艰难。这两句诗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漫长,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边防办功业,恐不在儒冠”,最后两句是说,要想在边疆建立功勋,恐怕不仅仅需要儒家学问,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技能和才能。这里的“儒冠”指的是儒生所戴的礼帽。诗人认为,要在边疆建功立业,仅仅依靠儒学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其他方面的技能和能力。
【译文】
岁月匆匆转瞬即逝,冬天来临大地银装素裹;天气寒冷雪霜满天飞,正是寒冬腊月最寒冷的时候。
行军路上不要急于赶路,对待百姓要宽容一些宽松一些;早晚之间离家很远,越过重重关山道路艰难。
边防上要办大事建大功,恐怕不会只靠儒生的帽子来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