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不换校书郎,但欲封侯管醉乡。
疏懒无成嵇叔夜,清狂似达贺知章。
安贫不怕黄金尽,既老从教白发长。
百计不如归去好,子孙相对说农桑。

诗句释义

1 吟诗不换校书郎 :指诗人不因做校书郎的微薄待遇而放弃自己的志向,依然坚持诗歌创作。

  1. 但欲封侯管醉乡 :诗人渴望通过功名来获得地位和尊重,如同古代人通过饮酒来放松自己一样。
  2. 疏懒无成嵇叔夜 :诗人自比为嵇康(字叔夜),认为自己过于放纵懒散,未能有所成就。
  3. 清狂似达贺知章 :诗人希望自己的诗歌风格清高狂放,有如著名的文学家贺知章。
  4. 安贫不怕黄金尽 :尽管贫穷,也不怕失去一切,因为诗人认为内心的富足胜过物质的富有。
  5. 既老从教白发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开始关心后代的教育,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6. 百计不如归去好 :诗人认为无论用多少办法,都不如回家好。
  7. 子孙相对说农桑 :诗人想象与子孙们一同劳作的情景,讨论农业和家庭事务。

译文

我吟诗而不更换校书郎,只想封赏,享受醉乡的自在。
我放纵无成,却像嵇康般疏懒,我的诗歌风格清高狂放。
我不怕贫穷,因为我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年纪渐老,我开始教导子孙们种植和收获,希望他们能够茁壮成长。
即使我有再多的办法,也比不上回家的好。
与我的家人在一起,我们共同谈论农桑,这是最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独立和个人成就的渴望。通过对比“校书郎”与诗人的志向,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诗人自谦“疏懒无成”,反映了他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自我批评。最后,通过“百计不如归去好”,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以及对简单生活的美好向往。整体上,这首诗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社会责任感和自然观照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在追求个人理想与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与和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