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动寒山寂寞滨,直从空谷见佳人。
树头树底参差雪,枝北枝南次第春。
有此瑰琦在岩壑,其他草树亦精神。
移根上苑谁云晚,桃李依然在后陈。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香动寒山寂寞滨”的意思是:梅花的清香在寂静的山谷中流动,令人感觉寂寞。“直从空谷见佳人”的意思是:我直接从深幽的山谷里看到了那位美人。这两句写诗人在空谷中偶遇梅花而感到惊喜。“树头树底参差雪,枝北枝南次第春”的意思是:树枝上,下树枝,参差不齐的白雪;枝叶间,次第绽放的春花。这两句描写了梅林的美景,突出梅花的娇艳和傲霜斗雪的特性。“有此瑰琦在岩壑”,此句中的“瑰琦”指梅花,“岩壑”指岩石峡谷。这一句是说,有如此美丽的奇花异卉生长在险峻的岩壑之中。“其他草树亦精神”,这句意思是:其他的草木也都富有生气。“移根上苑谁云晚”,这句意思是:如果将梅花移植到皇宫花园里,有人还会说是晚了呢?这四句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立于高山深谷,与百花相争春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2.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赏析”部分要求考生对诗歌的思想感情进行赏析。“香动寒山寂寞滨,直从空谷见佳人。”“香动”“寂寞”“佳人”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惊喜之情。“树头树底参差雪,枝北枝南次第春。”这两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梅花盛开时的景色,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立于高山深谷,与百花相争春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有此瑰琦在岩壑,其他草树亦精神。”“移根上苑谁云晚”这几句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立于高山深谷,与百花相争春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3.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特点的分析。“赏析”部分要求考生对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香动寒山寂寞滨,直从空谷见佳人。”“香动”“寂寞”“佳人”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惊喜之情。“树头树底参差雪,枝北枝南次第春。”这两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梅花盛开时的景色,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立于高山深谷,与百花相争春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山中见梅寄曾无疑”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逐句翻译,并结合注释和相关语句加以理解赏析。5.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形象的特征,体会意境美。同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做到词不离句,扣住重点词句理解作答。
    【答案】
    译文:
    在山里见到梅花,我就把它当作自己的东西一样珍藏着。梅花的香气在寂静的山谷中流动,使人感到十分孤寂。我从深幽的山谷里看到了那位美人,她正站在树下。树上、地上、树枝之间都落满了积雪,树枝的北面和南面也依次开着鲜花。这样美丽奇异的花朵生长在岩石峡谷之中,其他草木也都富有生机。如果将梅花移植到皇宫花园里,有人还会说是晚了呢。6.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诗的前四句写梅,后四句写人。前四句先写梅,后四句再写梅。前六句先写梅之静,后六句再写梅之动。
    首句“山中见梅寄曾无疑”,以“见梅”开篇,点明题意。梅在山中孤独地开放着,无人知晓它的名字,更无人知道它的存在。“山中”二字,交代了地点,渲染了一种幽寂的境界;“梅”字点明了对象,为下文进一步描绘梅花作了铺垫。“寄曾”二字,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暗含着诗人对梅花的珍爱之心。“香动寒山寂寞滨”,以“寂寞滨”三字起笔,烘托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香动”二字,既写出了梅花的芬芳,又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中间六句,写梅之静。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山谷里,使人感到十分寂寞。我直接从深幽的山谷里看到了那位美人,她正站在树下。这两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梅花盛开时的景色。“树头树底参差雪”写的是梅树下的积雪,“枝北枝南次第春”写的是梅花的盛开顺序。这两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梅花盛开的景象,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立于高山深谷,与百花相争春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最后四句,写梅之动。诗人把梅花移到皇宫花园里去栽培,人们一定会说这是晚了呢!这两句是对前六句的照应,也是对全诗的收束。
    全诗构思新颖,别具一格。前六句写山中梅的静态,后六句写山中梅的动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诗人用梅花的“香动”、“寂寞”、“佳人”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梅花的高洁品质以及自己的惊喜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