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竹旧称王子猷,今君异世等风流。
山中便是清凉国,门下合封潇洒侯。
有此一堂真可隐,不妨诸侄与同游。
吟边想像参差绿,许我携琴一到不。

【注释】叶宗裔:作者自称,字宗裔。为:给,替。令叔:对人称自己的叔父的敬辞。竹山:即王献之,晋代著名书法家。王子猷爱竹,故世称“竹友”。清凉国:《列子·黄帝篇》载:“黄帝游于赤水之际,与玄女观日,登云台,南向而视,大乐而罢。”《史记·封禅书》亦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乃风伯、雨师皆朝拜焉。”此处借指隐逸之地。潇洒侯:指竹山。此指王献之。堂:此处指书房。吟边想像参差绿:指王献之书法风格。许我携琴一到不:希望我到时能一起赏竹听琴。

这首诗是叶宗裔替自己的叔父(王献之)求竹山诗所作,诗人以竹比其叔父,赞美他的高洁品格,同时表达了自己愿意与诸侄同游的想法。全诗以竹为主题,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竹林美景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为他人求赠竹山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及对王献之这位竹友的赞美之情。

首联“爱竹旧称王子猷,今君异世等风流”,诗人先引用了古代典故来赞美竹子,同时也表达了对王献之的敬意。他称赞王献之为竹友,因为他爱竹如命,与竹子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这正体现了他对竹子的热爱和尊重。

颔联“山中便是清凉国,门下合封潇洒侯”,进一步描绘了竹子在诗人心中的特殊地位。他认为竹子生长在山中,就如同一个清凉的世界般宁静而祥和;而在竹子的门下下棋,就像是一个潇洒的人在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竹子与人类的生活联系起来,展现了竹子的高雅品质。

颈联“有此一堂真可隐,不妨诸侄与同游”则表达了诗人对竹林美景的向往。他认为在这里居住是一种真正的隐居生活,可以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平静。同时,他也鼓励其他兄弟一同前来欣赏竹林美景,共同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

尾联“吟边想像参差绿,许我携琴一到不”则进一步描绘了竹林之美。诗人想象自己在竹林中吟诵诗文,周围都是绿色的竹影,如同一幅优美的画卷。他还希望在那时能带上一把琴,与大家一同欣赏竹子的美,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赞美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