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有约访乡僧,少坐西林待晚晴。
双燕护雏更出入,群鸦攫肉斗飞鸣。
长溪积水流无尽,古木号风诉不平。
一段见成公案在,请君判断要分明。

【解析】

1.“访”“有”是诗的首句,写诗人因朋友相邀而去拜访乡间的和尚。“少坐”点明时间,说明诗人只是稍作停留就离开了。

2.颔联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双燕护雏更出入”,燕子衔着虫子来喂养雏儿,在巢穴周围忙碌地飞出飞入,显得十分辛苦;“群鸦攫肉斗飞鸣”,乌鸦在争夺食物时,相互争斗发出叫声,显得凶恶而凶猛。“护雏”“攫肉”两个动词,分别写出了燕子和乌鸦的生活习性。“更出入”“斗飞鸣”两个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燕子和乌鸦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它们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性格特点。这两句诗中,作者用拟人手法,赋予燕子和乌鸦以人的感情色彩,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同情和赞美之情。

3.颈联描写了溪边的景色。“长溪积水流无尽”,水流绵延,源远流长;“古木号风诉不平”,风吹树梢,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不平之事。“无尽”“平”这两个词语,既写出了水流的长远,也表现出了溪边树木的茂密。这两句诗描绘了溪边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尾联写诗人与和尚对话,表达对佛法的理解。“一段见成公案”,指出自己已经明白了一些道理;“请君判断要分明”,要求和尚能够给予自己明确的判断。“见成”二字表明作者已经明白的道理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经过思考和实践得到的。“分明”二字则表明他希望和尚能够给予自己明确的回答。这两句诗中,诗人通过与和尚对话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

5.全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与和尚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佛法的领悟。前两联描写了燕子衔食哺雏、乌鸦争抢食物的情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后两联描写了溪边的风景和与和尚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佛法的理解。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展示了他对佛法的领悟,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答案】

故人有约访乡僧,少坐西林待晚晴。

双燕护雏更出入,群鸦攫肉斗飞鸣。

长溪积水流无尽,古木号风诉不平。

一段见成公案在,请君判断要分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