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是国家多事秋,渝川县尉亦风流。
吟诗不废公家事,坐使孟郊输一筹。

这首诗是诗人李贾山于公元967年(唐天祐二年)至公元974年(天佑四年),游历四川,在今眉山县绿阴亭吟咏时,石屏戴复古来访所作。

绿阴亭自唐时有之到今五百年卢肇二三公题诗之后吟声寂寂久矣亭前古木不存绿阴之名殆成虚设今诗人李贾友山作尉于此实居此亭公事之暇与江山风景应接境因人胜见于吟笔多矣友人石屏戴复古访之相与周旋于亭上题四绝句以记曾来

【注释】:

政是国家多事秋,渝川县尉亦风流。

吟诗不废公家事,坐使孟郊输一筹。

【赏析】:

首联两句总写绿阴亭之盛衰。“政”字下得很重,点明时间、地点及身份。“秋”字承“政”字而来,也写出了时间,而“国家多事”,则写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这两句既点出了绿阴亭的得名原因,也为下文写“吟声寂寂”作了铺垫。

颔联两句紧承上文,写绿阴亭的兴衰。“吟声寂寂”与首联的繁荣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了绿阴亭的萧条。“亭前古木不存绿阴之名殆成虚设”一句,既点出了绿阴亭的地理位置,又写出了其历史变迁。“今诗人李贾友山作尉于此实居此亭公事之暇与江山风景应接境因人胜见于吟笔多矣”一句,既是对绿阴亭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的期许。他希望自己能像柳宗元、刘禹锡那样,成为一代文豪,为人们留下千古佳作。

颈联两句进一步描绘绿阴亭的美景。“石屏”二字,既指代了绿阴亭,也暗示了诗人的身份地位。“戴复古来访之相与周旋于亭上题四绝句以记”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戴复古的感激之情,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两句总结全诗。“政是国家多事秋,渝川县尉亦风流。”这句既承接首联中“政”字所指,又引出了绿阴亭的兴衰变化。“吟诗不废公家事,坐使孟郊输一筹。”这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局势的看法,又体现了他对文学事业的热情和执着。整首诗通过描绘绿阴亭的美景、抒发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政治局势的看法,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生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