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不与作文比,以韵成章怕韵虚。
押得韵来如砥柱,动移不得见工夫。

昭武太守王子文每日与李贾严羽共同观摩前辈诗人的诗歌及晚唐诗因有论诗十绝子文见之谓无甚高论亦可作诗家

小学须知:

作诗不与作文比,以韵成章怕韵虚。

押得韵来如砥柱,动移不得见工夫。

注释:

  1. “昭武太守王子文” —— 指作者自己。昭武是郡名,这里代称自己的官职;王子文,这里代称自己的名字。
  2. “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一两家诗及晚唐诗” —— 指作者和好友李贾、严羽共同观看前辈诗人的诗和晚唐诗。
  3. “因有论诗十绝子文见之谓无甚高论亦可作诗家小学须知” —— 因有对诗的评论,于是有了《论诗十绝》这首诗。子文是作者的朋友,他看了后说这首诗没什么高明的见解,但也可以当作写诗的基础常识。
  4. “作诗不与作文比,以韵成章怕韵虚” —— 写诗不能和做文章相比,因为诗是以韵为主的。如果押韵不当,就会显得空洞无力。
  5. “押得韵来如砥柱,动移不得见工夫” —— 如果能押好韵,就像砥柱一样稳固,如果移动或改变就能看出功夫。这里的“磨砺”是比喻,意在说明写诗需要深厚的功底和工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和朋友李贾、严羽共同研究前辈诗人的诗歌和晚唐诗的基础上,写出的《论诗十绝》中的第一首。
    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写诗和做文章不一样,不能仅仅依赖文字的表达而忽视了韵律的重要性。他认为,押韵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精心的安排才能使得诗歌更加和谐,富有韵味。因此,他强调了押韵对于诗歌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如果不注重韵律,诗歌就会显得空洞无力。
    诗人又进一步强调了押韵的技巧和方法。他认为,要想掌握押韵的技巧,就必须像砥柱一样稳固,一旦移动或改变,就无法掩饰出功夫的痕迹。这意味着,写诗需要深厚的功底和工夫,只有经过不断的磨练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这首诗是作者在深入研究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对押韵技巧和方法的一次深刻总结和阐述。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也展示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精湛理解和把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