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

【注释】

昭武太守:指王昭远,字文度,唐宣州泾县人,以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官至昭武将军、太子中舍人。王子文:即王文度,王昭远之子。李贾严羽:即严羽(约公元725—816年),字丹丘,号白云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诗论家。因避代宗讳,故称李杜。曾隐居南岳衡山。与当时诗僧皎然交好。晚唐诗人。

一两家:指初唐的四杰之一杨炯和另一初唐诗人王勃。前辈:指前人。

十绝句:即《诗评》。

子文见之谓无甚高论亦可作诗家小学须知:指严羽对王文度所撰《诗评》的看法。

【赏析】

《诗评》是一首著名的诗论作品,作者严羽在这首诗中提出了他关于诗的理论观点。他认为诗歌创作有“法”(法则)、“意”(思想感情)、“气”(气势)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法”就是诗歌创作的法则,如平仄、对偶等;“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喜怒哀乐;“气”就是诗歌所表现的气势,如雄浑、豪放或婉约、细腻等。这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诗歌世界。严羽强调诗歌创作要有法,但不能拘泥于法,不能死板地套用规则,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同时,他强调诗歌要表达真挚的感情,抒发真实的感受,而不应矫揉造作。最后,他主张诗歌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不能千人一面。

全诗共十句,每句都是严羽对于诗歌创作的观点和看法,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一句“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表达了严羽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和认识。他认为诗歌创作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可以轻易地完成,但诗歌修改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这是因为诗歌的创作需要灵感和创意,而这些灵感和创意往往难以捉摸,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找回来。因此,严羽认为诗歌修改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第二句“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进一步阐述了严羽对于诗歌创作的看法。他认为诗歌就像经过雕琢的玉石一样,需要经过精心的打磨才能成为完美的艺术品。同样,一句诗也需要经过反复的琢磨和推敲,才能达到丰满圆润的效果。同时,严羽也强调了词语的选择和运用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好的词语应该是饱满而有力的,能够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读者的心灵。

整首诗语言简练,内涵丰富,体现了严羽诗歌创作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成果。它不仅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