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
【注释】1、孤山:指小孤山。2、适(shì)舟:乘船。3、浦城:今江西上饶市。4、真西山:北宋理学大师程颢(hào)(103-1087),字伯淳,河南人。他讲学于洛川,世称洛学。5、阻风:遇风受阻。6、成小诗:作诗。7、寄真西山:写给在浦城居住的作者真西山。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小孤山高耸入云,巍峨雄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小孤山壮丽景色的赞赏之情。
首句“群山势如奔”,描绘了小孤山四周群山的壮观景象,形象地表现出群山奔腾之势,生动地展示了小孤山所处的地势。
第二句“欲渡长江去”,则进一步描绘小孤山与长江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长江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小孤山与长江紧密相连的特点。
第三句“孤峰拔地起”,则具体描绘了小孤山的独特造型,突出了它的高大雄伟,令人惊叹不已。
第四句“毅然能遏住”,“遏住”在这里是形容小孤山阻挡江水的力量之强。这句诗赞美了小孤山在自然力中顽强抵抗的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最后一句“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则进一步强调了小孤山的巨大贡献,指出它对于天地间的功绩是无法估量的。这既是对小孤山的赞扬,也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小孤山的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价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