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雨晴亦佳,适与赏心会。
初日照高林,幽泥化轻壒。
步屧随春风,始觉天宇大。
牵怀到空山,逍遥白云外。
青松夹路生,童童状车盖。
清川带华薄,阴壑生虚籁。
性达形迹忘,傲然脱冠带。
薄暮方来归,月光摇浅濑。
春日偕兄弟侍屏翁游晋原分得外字因集句而成
既雨晴亦佳,适与赏心会。
注释:既然雨后天晴也很不错,正好与赏心悦目的心情相吻合。
译文:既雨后天晴也很美好,正适合欣赏美好的景色。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之情。首句“既雨晴亦佳”,既描述了雨后的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于天气变化的喜爱。接着,“适与”二字,表达了诗人与美景的完美契合,仿佛是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景色相融合,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状态。
初日照高林,幽泥化轻壒。
注释:清晨的阳光照耀在高大的树林上,幽暗的泥土渐渐变得轻快。
译文:清晨的阳光照耀在高大的树林上,幽暗的泥土慢慢变得轻盈而清晰。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晨光中大自然的美丽瞬间。通过“初阳”和“幽泥”两个意象的对比,展现了早晨阳光穿透树梢,给大地带来生机的景象。同时,“化轻壒”三字巧妙地将静态的景色转化为动态的元素,使得画面更为生动活泼,增添了诗意的韵味。
步屧随春风,始觉天宇大。
注释:随着春风的步伐行走,我才发现天空如此之大。
译文:跟随春风的步伐行走,我才意识到天空是如此广阔无垠。
赏析:此句表现了诗人在春日游历中的所见所感。通过“步屧”一词,传达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与春天同步的节奏。同时,“天宇大”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将天空比作广阔的天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牵怀到空山,逍遥白云外。
注释:思念之情延伸到了空山之外,我在逍遥自在地游走于白云之上。
译文:思念之情延伸到了空山之外,我在逍遥自在地游走于白云之上。
赏析:此句进一步扩展了诗人在春日游历中的心境体验。诗人将个人的情感投射到自然界中,通过“空山”这一意象,表达出对遥远、神秘之地的向往。而“逍遥”二字,则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的宁静与自由之感。最后一句“云外”,不仅指代了高远的天空,也象征着诗人心境的高远与超脱。
青松夹路生,童童状车盖。
注释:青翠的松树夹杂在路边,形态如同车盖般茂密。
译文:青翠的松树夹杂在路边,它们的形态如同车盖一样茂盛。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山林画面,青松夹道而生,形成了一条绿色的隧道。诗人用“青”、“童”等词汇赋予了松树以灵动和生命力,使它们仿佛有了生命般的存在。同时,将松树比作“车盖”,既体现了松树的高大挺拔,又赋予了其某种尊贵的象征意义。
清川带华薄,阴壑生虚籁。
注释:清澈的溪流伴随着淡淡的水雾,山谷中的阴影处传来空灵悠扬的声音。
译文:清澈的溪流伴随着淡淡的水雾,山谷中的阴影处传出空灵悠扬的声音。
赏析:此句继续描绘了春日游历中的自然景观。诗人用“清川带华薄”形容溪水清澈透明,而“阴壑生虚籁”则描绘了山谷深处的静谧氛围。通过“带华薄”与“生虚籁”两个动词,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艺术效果。
性达形迹忘,傲然脱冠带。
注释: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时,忘却了一切形迹和约束,昂首挺胸地脱下衣冠。
译文:当心境达到无拘无束的境界时,忘却了世俗的束缚和礼节,昂首挺胸地脱下衣冠。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在春日游历中的心境转变。随着心境的提升,诗人不再受到外在形式的束缚,能够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的美好。诗人以“脱冠带”的动作形象地展现了这种超越世俗的精神风貌。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游历中的自然景致和诗人内心的感受,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