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诏西来急,沿淮次第知。
应嗟飨帝日,却作视师期。
士苦三年戍,人怀四郡悲。
平戎可无策,帷幄定谁咨。

【注】:

丹诏:皇帝下韶书。

郊祀诏书:皇帝祭祀天地的诏书。

沿淮次第知:沿着淮河,逐渐得知。

应嗟飨帝日:应该哀伤的是祭拜天帝的日子(指冬至日)。

却作视师期:却又成为指挥军队作战的时刻(指冬至日过后)。

士苦三年戍:士兵苦于三年的守城。

人怀四郡悲:百姓怀念四方被占领的地区。

平戎可无策:平定外族侵略是没有办法的。

帷幄定谁咨:在军帐中决策,又该请教谁呢?

【译文】:

皇帝的诏书急急忙忙地从西边飞来,沿途淮水一带,依次知道了。

应该哀伤的是祭拜天帝的日子,却又成为指挥军队作战的时期。

士兵们苦于三年的守城,百姓怀着四方被占领地区的悲痛。

平定外族侵略是没有办法的,在军帐中决策,又该请教谁呢?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冬,当时诗人正在江西洪州任观察使,因朝廷不采纳“伐黄巢之策”而忧愤成疾。诗中表现了诗人在国家多事之秋,忧虑国运、民生和战争的前途,以及个人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全诗结构谨严,用典恰当,对仗工整,情调低沉,反映了诗人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