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诏西来急,沿淮次第知。
应嗟飨帝日,却作视师期。
士苦三年戍,人怀四郡悲。
平戎可无策,帷幄定谁咨。
【注】:
丹诏:皇帝下韶书。
郊祀诏书:皇帝祭祀天地的诏书。
沿淮次第知:沿着淮河,逐渐得知。
应嗟飨帝日:应该哀伤的是祭拜天帝的日子(指冬至日)。
却作视师期:却又成为指挥军队作战的时刻(指冬至日过后)。
士苦三年戍:士兵苦于三年的守城。
人怀四郡悲:百姓怀念四方被占领的地区。
平戎可无策:平定外族侵略是没有办法的。
帷幄定谁咨:在军帐中决策,又该请教谁呢?
【译文】:
皇帝的诏书急急忙忙地从西边飞来,沿途淮水一带,依次知道了。
应该哀伤的是祭拜天帝的日子,却又成为指挥军队作战的时期。
士兵们苦于三年的守城,百姓怀着四方被占领地区的悲痛。
平定外族侵略是没有办法的,在军帐中决策,又该请教谁呢?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冬,当时诗人正在江西洪州任观察使,因朝廷不采纳“伐黄巢之策”而忧愤成疾。诗中表现了诗人在国家多事之秋,忧虑国运、民生和战争的前途,以及个人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全诗结构谨严,用典恰当,对仗工整,情调低沉,反映了诗人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情怀。